•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宋清輝:上海自由貿易港是兩岸經貿合作新機遇

2017-11-23 13:5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包括臺北港在內的自由貿易港約有80個,比較知名的香港、新加坡、迪拜、德國漢堡、荷蘭鹿特丹等都已經建起並運作著自由貿易港。但是能夠躋身世界前四強的只有四個,即鹿特丹港、新加坡、香港和釜山港。作為四個世界級自由貿易港,它們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一個主要引擎。再加上正在建設中的上海自由貿易港的助力,不但未來將會為亞太自貿區注入新動力,而且還能夠為亞太經濟發展創造無限機遇。當前,亞太已是全球經濟最大的板塊,更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一個舉足輕重的引擎。

  如果將亞太自貿區比喻為亞太經濟的皇冠,那麼自由貿易港就是皇冠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現在排名世界集裝箱港口轉机量第一、第二位的新加坡、中國香港,目前均實施自由港政策。通過這項政策的實施,吸引了大量集裝箱在亞太區域的這兩家自由貿易港轉机,從而奠定了兩家世界集裝箱中心樞紐的地位。特別是以自由貿易港立國的新加坡,是目前全球範圍內自由貿易港的成功樣本。

  新加坡早在1969年就通過自由貿易區法案。1986年啟動國家貿易網路開發計劃,並通過TradeNet這一世界上第一個全國性一單多報的電子口岸平臺,實現人、財、物的自由高效流動。接下來于1989年,推出了全國電子數據交換系統貿易網。通過該系統打通了海關、稅務等逾35個與進出口貿易相關的部門,實現所有通關程式統一經貿易網執行。使得原本需要2~7天的通關時間,成功縮短至1分鐘。此外,需要向各個不同監管部門提交的多份紙質文件,也減少至只需要提供1份電子文檔即可。

  到了2007年,新加坡政府又一次性投入15億新元,在原來的TradeNet連接相關政府監管部門的基礎上,實現物流企業與其客戶及供應商的互通互聯,並同時實現與國外口岸網路的互通互聯,此舉極大地促進了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可以説,新加坡通過技術創新贏得優於其他自由貿易港的優勢,使其成為世界上利用率最高的港口。

  再來看香港的成功經驗。歷經160多年的滄桑演變,香港已成今日全球公認的最自由、最開放的自由港。整個香港特別行政區域,就是一個自由貿易港。具體而言,香港的優勢不僅是貨物進出海關不需支付任何關稅,而且在香港設立任何形式的公司均不需成本,例如外商投資者可以100%地擁有公司等。其豐富的內涵主要包括:金融市場開放、自由貿易、資金自由進出、自由開辦企業及自由市場調節等四個方面。其最為突出的還屬金融市場開放方面,如香港完全放開外匯、黃金市場,金融機構的開辦和經營也完全自由,本地銀行和外資銀行享受完全平等的待遇。

  總體而言,香港的自由貿易制度是當今全世界最自由的,金融服務業水準更是世界級的水準,其核心競爭力並非“一蹴”就能輕易撼動。

  如今,從上海自由貿易港建設初步方案情況來看,它最有可能借鑒上述新加坡、香港等地的一些做法,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區內自由等。同時,還有望取消或最大程度簡化入區貨物的貿易管制措施,實現不報關、不完稅、轉口貿易也不受限制。但也可能會結合實際情況,有一些差異化的地方。除上海之外,寧波也提交了自由貿易港建設方案,其發展目標是推動以油品為核心的國際大宗商品貿易自由化。但從兩家自由貿易港建設初步方案來看,在投資、貿易自由化等方面與新加坡、香港尚存在差距。

  不過,作為上海自貿區昇華而來的上海自由貿易港,已經上升到國家經濟制度創新及國家戰略層面,肩負驅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為亞太自貿區注入新動力的雙重職能。假以時日,中國自由貿易港必將為亞太乃至世界經濟帶來無限可能。

  當中國大陸迎來開放新格局,並一步步走向世界、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的新征程中,臺灣一定不要錯失良機。以上海為首的自由貿易港若獲得成功,中國大陸經濟無疑將會更上一層樓。俗語説“近水樓臺先得月”,在中國大陸建設自由貿易港的過程中,臺灣應牢牢把握歷史機遇,以更積極、開放的心態與大陸積極展開闔作,為臺灣經濟尋覓解藥良方。

  當前,在全球景氣穩健復蘇背景下,臺灣經濟增長率卻呈現出減速過快趨勢,面臨著巨大挑戰。受出口動能放緩影響,臺灣2018年經濟增長率預計僅為2.3%。加上薪資年增長率驟降,在經濟減速、薪資不漲的情況下,人才流失情況正在加速。曾被認為是臺灣發展一大優勢的“人才”,其優勢正在慢慢減小。

  在大陸宣佈將大幅度放寬外資進入金融業的比例限制,以及放寬外資進入銀行、金融資産管理公司、保險領域的市場準入政策等新形勢下,建議臺灣能夠利用好中國大陸這次建設自由貿易港的機遇,以促進臺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以及臺灣人民的福祉。(作者係著名經濟學家、台灣網特約經濟學家宋清輝,著有《一本書讀懂經濟新常態》等書)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