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方面,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實現“兩個翻一番”,産業邁向中高端水準,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
民生方面,人民生活水準和品質普遍提高,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體制機制方面,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這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目標與要求,為未來五年中國的發展定下了一個輝煌的目標,也使得我們經常提起的“全面小康社會”的內涵更加明晰、全面和具體。這是一個更高水準的目標,一個帶給全國人民更多希望的目標,一個讓我們對未來的精彩更加可期的目標。
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使用“小康”來描述中國式的現代化。他説:“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984年,他又進一步補充説:“所謂小康,就是到本世紀末,國民生産總值每人平均800美元。”2000年10月,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從新世紀開始,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2015年10月29日閉幕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以保障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小康社會”的內涵和意義,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深入,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和要求,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之間,是互為因果的關係。因為我們要實現小康社會的美好藍圖,挑戰性極大,中國經濟正面臨著經濟轉型的瓶頸制約,最新公佈的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速甚至跌破了7%,如果未來5年不改變這種趨勢,那麼2020年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難以實現,所以,是時候更新我們的發展思路了,要破解發展難題,就要厚植發展優勢,就要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而反過來,五大發展理念的實施又會成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的“法寶”,二者相互依賴,任何一方都不可缺少。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為我們即將實現的全面小康畫就了一個“更高水準的發展目標”,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全體中國人腳踏實地地奮鬥,為這個光榮的前景打下堅實基礎,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用全面深化改革來攻克各種阻礙社會經濟順暢運作的固有利益堡壘,用全面深化改革來釋放市場活力,用全面深化改革來保證經濟增速達到一定水準。在這一系列的保障下,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對未來充滿信心呢?(台灣網網友:郭冰)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