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是入春後北京難得的麗日。釣魚臺國賓館5號樓前的小湖,冰已消融了大半。來自海峽兩岸各界代表120余人匯聚一堂,暢談對習近平總書記“兩岸共圓民族復興中國夢”談話的感想,提建議,鋪路子,共話海峽兩岸美好的願景。
來自臺灣佛光山的星雲法師説,中國夢不僅是習總書記的個人願望,更是兩岸與海內外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夢想。中國夢與現在兩岸都強調的“弘揚中華文化”異曲同工。中華文化不僅要強調錦繡河山,更要加強軟實力建設,例如加強詩書禮樂內涵來建設“禮儀之邦”,無論走到任何地方,都要讓世人對中華民族刮目相看。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許曉曦結合自身體會説,兩岸青年要深化交流,在共同體認中華悠久文化中累積共識,在共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中增進感情。
星雲法師認為,現在兩岸的問題是急不來的,兩岸都是中國人,自然有“血濃于水”的感情,只要假以時日,自然就會一家親。臺退役上將李楨林在發言中表示,軍事一向從屬於政治,政治互信沒建立之前,推動軍事互信協議確實有難度。李楨林説,近年來大陸在東海、南海積極作為,比如重新劃設防空識別區,派空軍進行巡弋等。他建議,兩岸應該加強溝通,形成慣例,先以慣例代替協定,進而發展建立熱線,甚至邀請對方觀摩軍演等,增進兩岸軍方接觸與了解,降低敵對意識。
臺灣村里長聯誼會郭雲輝會長説,當前的兩岸交流互動多偏重在城市的高層和工商科技領域,相對忽視基層,廣大村里民眾在兩岸交流中成了“沉默的大多數”。他建議大陸多邀請臺灣村里長及鄉親民眾來走走看看,尋求共識,體會大陸的誠心和用心。
鴻海集團總裁郭臺銘發言的著眼點自然是經濟領域。他上來就直截了當地表示,希望目前卡在臺“立法院”的服貿協議不要逐條表決,“因為時間不站在我們這一邊。”他認為,未來十年全球産業經濟正在走向“典範轉移”,海峽兩岸都面臨産業經濟升級轉型和結構調整,彼此産業資源可以互補。
除了兩岸各界代表,沒有參加座談會的專家學者們,也對習總書記會見連戰一行時的講話進行了解讀。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接受訪問時表示,習近平講話真正體現了用“兩岸一家親”的角度去思考、處理臺灣問題,用非常感性的語言表達了大陸希望和平統一的意願、耐心和信心。比如習近平的講話在過去“鞏固‘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要“深化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講話中把這三點比喻成“兩岸關係之錨”,這個概念很生動,突出了這三點基礎對兩岸關係發展前景的作用。
社科院臺研所另一位副所長謝鬱則注意到,習總書記這次提出對廣大的臺灣同胞一視同仁。即不管是誰,不管他以前做過什麼,主張什麼樣的立場,只要他願意參與到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上來,大陸都是歡迎的。“我覺得這個話很明確,是對島內的在野黨民進黨發出的一個聲音,就是不管以前堅持什麼樣的‘臺獨’立場,只要可以改變和調整,願意和我們一起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陸抱開放和歡迎的態度。”(記者 任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