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打房”:效果幾何?疼痛幾多?

時間:2010-07-30 10:01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網路評論特刊深度幕後

本期策劃製作:趙靜                                                    查看往期<<

導  讀

  “近來‘打房’的動作很大!”談起最近臺灣的房地産政策,東森房屋一位協理有這樣的感覺。上月底,臺當局在近20年來首次動用“選擇性信貸管制”;如今一個月過去了,島內關注:如此大的動作,對於正在瘋漲的島內房價,效果幾何?

  “地王”頻現 臺灣房市迎來“第四波”

  7月23日,臺北縣公開標售新莊“副都市中心”商業區12筆土地,開發商以每坪約213萬元新台幣(下同)的價格,標下其中一塊合併土地,成為臺北縣新地王。此時,距離“選擇性信用管制”政策出臺不到一個月。 【詳細】

  “蝸牛”遷移 “打房”效果尚未顯現

  房屋仲介業者指出,去年開始,臺灣民眾從大都市“移民”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多“無殼蝸牛”選擇遷移緩解房價之痛。臺北市民政部門資料顯示,臺北市總人口從去年開始,連續13個月“遷出大於遷入”,一年來已經凈遷出近兩萬人。 【詳細】

  調控之難 重“打”還是重“補”?

  隨著地價的一路飆高帶動房價繼續上漲,島內越來越多的嚴厲政策出臺。“20年前選擇性信用管制讓臺灣房價迅速止漲,甚至休眠10多年。這次就算採取同樣的措施,房價還是會持續上漲一段時間。”專家分析:無論是“打”還是“補”,政策都可能被市場誤讀,要緩解“無殼蝸牛”的疼痛,還需要一段時間。  【詳細】

  延伸閱讀:臺灣地産知多少

  除了新興地區,臺灣一般的樓盤佔地都非常小;
  臺灣也是按照建築面積來賣房子的;
  房齡在30年以上的老房子現在也頗受歡迎;
  房屋預售制度有值得學習之處。 【詳細】

相關連結

  臺灣房地産市場從1970年至1990年經歷過3次明顯的景氣迴圈,其中1973年至1974年、1979年至1980年、1987年至1989年分別是3次景氣迴圈高峰期,而于1990年進入超過10年的低迷期。從2002年開始,臺當局加大低利優惠房屋貸款額度,土地增值稅減半實施兩年,計劃開放大陸與外商投資臺灣房地産,長達10餘年蕭條期的臺灣房地産市場出現回升跡象,同時也成為臺灣房地産“第四波”的起漲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