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陳星:弘揚抗戰精神,推動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

2021-10-26 16:1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10月26日北京訊 25日上午,“共話民族抗戰史 同圓中華復興夢”紀念臺灣光復76週年學術座談會在北京召開。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教授陳星發言表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民族解放鬥爭,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鬥爭。面對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中國人民堅持抗戰14年之久,付出巨大犧牲,捍衛了民族自由與尊嚴,維護了國家領土完整和民族獨立。中國人民堅持持久抗戰,開闢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捍衛人類正義事業做出了重要歷史貢獻。

  抗戰精神擁有豐富內涵

  陳星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中華民族同仇敵愾,浴血奮戰,創造了弱國打敗強國的光輝範例。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實現民族獨立與自強的高度精神概括,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抗戰精神具有濃厚民族文化內涵。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當時的中國動員了所有的國力,展開救亡圖存的鬥爭。全國各界不分地域,不分階層,紛紛行動起來,各盡其職,共同抗戰。“一寸山河一寸血”,在家國觀念的鼓舞下,中華民族14年的抗戰史,就是一部史詩般的英雄史,無數抗戰英雄為了維護國家尊嚴和延續民族之魂而犧牲,歷經磨難,終於迎來了抗戰勝利。十四年抗戰,既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歷史,同時也是家國精神化育成熟、破繭成蝶的歷史,是傳統家國關懷的鮮明現代體現。

  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是抗戰精神的重要內涵。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在空前的民族危機面前,無團結則無以自存。在抗戰過程中,中華民族的團結得到了空前加強。主要表現在基於民族認同的凝聚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強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抗戰中,“九一八事變後,中國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間奮起抵抗,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同時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七七事變後,抗擊侵略、救亡圖存成為中國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的共同意志和行動,中國由此進入全民族抗戰階段,並開闢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抗戰是全民族的抗戰,強大的民族凝聚力為抗戰構築了堅強的基礎。

  永不止息的堅強鬥志是抗戰精神的又一重要內涵。作為現代戰爭,中日戰爭之慘烈,戰爭損傷之巨大,前所未有。但是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一直保持著旺盛的鬥志,儘管損失慘重,但決不妥協。中國戰場像強力磁鐵一樣,將日本帝國主義吸附在人民戰爭的泥潭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爭取了時間與戰略主動。同時中國人民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發展壯大,鬥爭經驗不斷豐富,鬥爭藝術逐步完善,最終取得持久戰的勝利,完成了抗擊外來侵略的偉大勝利。抗戰的勝利,是堅強鬥爭意志的勝利,是永不止息奮鬥精神的勝利。

  挫而益勇的求勝意志是抗戰精神的重要內涵。抗擊法西斯侵略是維持民族生存與獨立的正義戰爭,中國人民必將取得最後的勝利,這是中國人民在抗戰中強烈求勝意志的心理基礎。習近平總書記説,“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全體中華兒女為國家生存而戰、為民族復興而戰、為人類正義而戰,社會動員之廣泛,民族覺醒之深刻,戰鬥意志之頑強,必勝信念之堅定,都達到了空前的高度。”正是在這種必勝信念的鼓舞下,中國人民認真分析抗日戰爭的特點,堅持持久戰略,不斷消磨侵略者的意志,最終取得勝利。也因此可以説,強烈的求勝意志以及對國家生存與發生的正義要求,是抗戰軍民重要的精神支撐,自然也是抗戰精神的重要內涵。

  抗戰精神指引中華民族砥礪前行

  陳星表示,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的富貴財富,也成為中國人民建設國家的長期精神指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華民族贏得了崇高的民族聲譽!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堅定了中國人民追求民族獨立、自由、解放的意志,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歷史新征程!”在抗戰結束後中國人民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抗戰精神綿綿延續,繼續發揮著精神指引作用。

  在中國人民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中,作為一個大國,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諸如帝國主義的圍堵、建設開端時的要素短缺、頻發的天災等各種各樣的磨難。在這些困難面前,中國人民沒有退縮,而是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迎難而上,充分發揮抗戰精神,從實際出發,逐步解決問題,不斷克服困難,以必勝的信心,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加快國家發展的步伐,穩步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業向前邁進。同樣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共産黨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確保把中國共産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全國人民團結奮進,共同努力,同心推動國家發展的奮鬥歷程同樣體現了抗戰精神的指引作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廣泛的民族團結以及以此為基礎形成的凝聚力。抗戰精神蘊藏著巨大民族凝聚力,在新時代從偉大抗戰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可以有效地把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調動起來,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團結起來,匯聚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薄力量。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中國人民繼續發揚了團結奮鬥的抗戰精神,不斷建構與強化新時期的統一戰線,形成了國家發展與民族復興的湯湯大潮。

  抗戰精神的指引作用還體現在中國共産黨以人民福祉為中心的執政路線實踐中。抗戰時期,中國人民主要訴求是團結起來救亡圖存,在建設時期則是團結起來建設國家,追求人民的幸福生活。習近平總書記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發憤圖強、艱苦創業,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成功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了光明前景。”在幾十年的建設過程中,抗戰精神一以貫之,不斷鼓舞著中國人民向美好生活的目標邁進。

  抗戰的歷史昭示我們,國家富強包含了國富與民強的雙重內涵,兩者密不可分,關聯極大,在國際社會中,弱者沒有話語權,也不會有主動權,追求國家發展與人民幸福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見,抗戰精神不僅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推動抗日戰爭走向全面勝利的精神支柱,也是當今和以後鼓舞中國人民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宏偉事業而奮鬥的巨大精神動力。

  弘揚抗戰精神,推動國家統一

  陳星認為,民族解放、民族復興、民生幸福以及愛國主義是抗戰精神的天然內涵,這種精神支撐著無數革命先烈慨然赴國難,在風雨飄搖的戰爭年代,涌現出了無數的英雄人物,在和平年代也造就了許多可歌可泣的精神楷模。抗戰精神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和團結一致實現民族解放及實現民族復興的無畏精神,是中華民族復興中綿綿不絕的動力來源。在國家統一過程中,抗戰精神提供了國家統一的精神支撐,其揭橥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與家國情懷構成了兩岸統一的精神紐帶。

  中國歷史一再證明,國家合則強,裂則衰,民眾的福祉與國家興衰息息相關,只有國家富強,民眾福祉才有較大的實現可能。兩岸問題因為國家貧弱而産生,也必將隨著國家發展與民族復興而逐步消除。兩岸民眾福祉寄于國家統一,將隨著國家統一事業的推動而逐步提升。在兩岸關係中,反對“臺獨”與推動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是正反面的關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容忍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一切分裂祖國的活動都必將遭到全體中國人堅決反對。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圖謀。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長期以來,兩岸人民為反對“臺獨”和促進國家統一做了大量工作,就是看到了國家統一與民眾福祉提升休戚與共的密切關係。也正是兩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保證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的順利展開。

  習近平總書記説,“臺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臺灣同胞福祉繫於民族復興。”在實現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的過程中,和平發展是促進兩岸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最優路徑,同時也是實現兩岸社會整合的必要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夢,民族復興、國家強盛,兩岸中國人才能過上富足美好的生活。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進程中,臺灣同胞定然不會缺席。兩岸同胞要攜手同心,共圓中國夢,共擔民族復興的責任,共用民族復興的榮耀。”在國家統一的視角下,兩岸和平發展切實體現了關注兩岸發展、聚焦民眾福祉提升的人文情懷,大陸一直在盡最大努力實現國家統一與民族發展的目標融合,其核心目標在於在國家統一的過程中實現兩岸共同繁榮。

  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結合的關鍵在於兩岸人民攜手奮鬥。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希望臺灣同胞同大陸同胞一道,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實現國家和平統一的進程中,把握住機遇,相互扶持,緊密合作,為過上和平安寧、幸福美好生活,為在世界上共用中華民族尊嚴和榮耀而攜手奮鬥。兩岸攜手奮鬥的過程,是兩岸共同發展的過程,是兩岸共同繁榮的過程,是兩岸消除隔閡實現融合的過程,也是創造中華民族新歷史的過程。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形成同步進行又融合發展的良好態勢,最終目標要實現兩岸雙贏。

  陳星表示,“臺獨”勢力是兩岸最大的亂源,也是阻礙國家統一的最大障礙。反對、遏制直到最終消除“臺獨”的影響是國家統一事業的重要內容。兩岸人民已經為反對“臺獨”作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以説,雖然“臺獨”勢力不斷給兩岸交流和國家統一製造麻煩,但從歷史的長河來看,這只能是一個曲折迴旋的小浪花而已,在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大業面前,在中國人民追求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的決心面前,“臺獨”勢力的跳梁小丑式錶演只能是一場鬧劇,徒增茶余飯後的談資而已。

  本次座談會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主辦,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北京中國抗日戰爭史研究會、北京和平教育基金會協辦。目的是為了紀念臺灣光復76週年,持續促進兩岸交流與發展。(完)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