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徐曉全:2019年島內高度評價大陸對外開放戰略

2020-01-07 11:2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9年,中國自貿區建設、海南自貿港、深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以及“一帶一路”建設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等,引發島內媒體高度關注。

  第一,矚目大陸自貿區發展。《中國時報》題為《陸自貿區大躍進 臺灣呢》的評論指出,大陸自貿試驗區從一個點到多個點,再到全大陸連成一片向外輻射,與國際接軌,引領大陸走向國際化。大陸推出山東、江蘇等6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快對外更開放的步伐,展現了以全球化對抗保護主義的格局,及按部就班推動其改革開放的戰略鴻圖。反觀臺灣,自由經濟示範區成了畫餅,“拼經濟”成了空話。

  《經濟日報》題為《從大陸經驗看自貿區發展》的社論指出,大陸調整經濟戰略,利用具有試點性質的自由貿易試驗區來突圍,積極招商引資,並搭配中國大陸發展高科技的産業政策,作為未來帶動經濟成長的引擎。大陸自由經濟試驗區是以發展高端製造業及服務業為主,借由制度創新、法規鬆綁回歸市場機制,並進一步與國際接軌。臺灣卻是毫無進展,臺當局雖然“自由化”的口號震天,但並無具體的行動。

  《旺報》題為《大陸自貿區規模化的啟發》社評指出,大陸自貿區佈局歷經四輪提升,在制度創新上為大陸全局提供更具規模價值的可複製經驗。對缺乏資源和腹地的淺碟型島嶼經濟體而言,自然稟賦嚴重制約經濟發展和競爭力的提升,必須以對外開放、提升競爭力帶動成長。然而臺灣“拼經濟”喊得震天響,執行力卻乏善可陳,發展淹沒在政治動員中,一次次錯失客觀理性討論的機遇,臺灣經濟後果堪慮。

  第二,矚目深圳的示範區地位。《經濟日報》題為《深圳實驗2.0版想對全球示範什麼》的社論指出,大陸賦予深圳新定位、新目標、新使命,源自於更長遠、更宏觀的戰略思維與佈局。過去40年,深圳的實驗1.0,目的是在搞一個“經濟改革示範區”;未來30年,深圳的實驗2.0,目的則是搞一個“綜合改革示範區”。深圳的“示範”對象,恐怕不僅是全大陸,到2050年時,甚至不排除是對全世界的“示範”。

  《旺報》題為《抓住深圳示範區崛起機遇》的社評指出,深圳的新定位是社會主義制度創新,先行示範區目標不僅在經貿、創新、科技等範疇,而在於制度與道路。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歷史節點下,深圳的歷史性定位背後,是大陸對自身發展制度與道路的充分自信。在深圳加速朝全球標桿城市發展的進程中,臺灣更不該無視以深圳為首的大陸城市群崛起機遇,而應牢牢把握、積極融入,為自身經濟打開出路。

  《工商時報》題為《不容小看的深圳示範區發展方案》的社論指出,將深圳建設成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先行示範區,目的顯然是成為提升其國際影響力與領導力的試金石。臺灣如果短視地認為事不關己,繼續沉溺于無止無境的政黨惡鬥與社會撕裂,時間終將做出最終的裁決,到時候才驚醒反悔,恐怕已經是噬臍莫及了!

  第三,矚目“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旺報》題為《善用“一帶一路”與世界對話》的社評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引起國際社會強烈反響,是因為它有一個真抓實幹的實踐平臺——“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倡議共建“一帶一路”是有更高的視野和更大的格局,即以中國的發展造福世界,以世界的進步服務中國,最終完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工商時報》題為《“一帶一路”務實前行 臺灣遲早聯網》的社論指出,大陸將“一帶一路”作為國際互利互惠的重要平臺,將吸引更多經濟體放心加入,連臺灣亦勢必遲早與其“聯網”,實不容輕忽。未來若“一帶一路”蔚成國際經貿主流,連西方國家也紛紛接納,則臺灣工商界必有與其“聯網”需求,如盼兩岸在臺共建運輸物流基地,或雙方聯手運營歐亞非商貿等。“一帶一路”進入臺灣,實已是可預見之事。

  綜上所述,島內媒體對大陸對外開放戰略的關注,充分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對島內輿論的影響力。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優越性必將日益迸發凝聚島內人心的強大吸引力。(作者:徐曉全,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