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霞:臺灣開啟全面人才西進大浪潮
香港中評社6月25日報道,中國政法大學臺灣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馮霞24日出席第三屆京臺學者共研會,談及臺灣人才第三波西進浪潮。她表示,大陸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以及各項體制改革加速推進,給兩岸經濟合作帶來難得的機遇。臺灣已經開啟了第三波西進浪潮,且相較前兩次,這是一個全面的西進大浪潮。可以預期未來大陸對臺灣人才的磁吸力將會持續增強。”
馮霞指出,十九大報告在全文三萬多字的報告中,有關對臺工作的部分篇幅不大,但全面勾勒出對臺工作的方向和路徑,包括以下含義:第一,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方針仍是鄧小平提出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第二,基於前述方針,會尊重臺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第三,恢復兩岸官方往來協商的前提,是臺灣方面必須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第四,對於任何形式的“臺獨”,大陸都有決心和能力予以反制;第五,儘管兩岸的制度化聯繫和協商機制中斷,大陸仍然會基於“兩岸一家”的體認,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的待遇,並透過擴大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推進兩岸融發展。
在此對臺工作方向下,大陸在年初推出了“惠臺31條”,在馮霞看來,有三個特點:同等待遇、量身定制、受益廣泛。
馮霞指出,大陸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以及經濟體制改革、行政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等重要舉措的出臺和加速推進,給兩岸經濟合作帶來難得的機遇。同時,也讓臺胞在大陸投資發展所面臨的市場環境、法律環境、社會環境、經濟環境等發生明顯變化。2016年適逢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正式啟動,此時正是臺商第三波西進的熱潮,有別於前兩波熱潮,第三波臺商明顯集中在服務業,尤其是連鎖型服務業,不少臺灣白領西進中國大陸的國企與民企;尤其目前中國正值另一波城鎮化浪潮,31個省級行政區與2800多個縣市的龐大市場極富想像空間。經濟體質也在轉型為內需經濟導向,城鎮消費趨勢走向品質與品牌並重的消費意識。
馮霞指出,此次第三波西進浪潮則是始於2010年臺灣開始承認大陸學歷、兩岸簽署《兩岸經貿合作架構協定》(ECFA),這波西進浪潮以個人為主流,包括臺生(赴大陸就學的臺灣本科與碩博士學生)、臺幹(臺企派駐大陸的幹部與自行應徵大陸工作的白領)、臺青(赴大陸實習、就業和創業的臺灣青年)、以及臺闖(在大陸自行創業的臺灣個體戶)、臺師(赴大陸任教的臺灣教師、執業的臺灣醫師和律師等專業人士)。西進群體年齡全面年輕化,與此同時大公司加快大陸市場佈局,中小企業也繼續紛紛西進大陸,因此,相較前兩次而言這是一個全面的西進大浪潮。
“臺灣實質薪資連續16年倒退,大陸最低工資連續14年大幅躍進,兩岸主要城市平均薪酬水準已經逐漸進入黃金交叉,在兩岸薪資增幅差距不斷擴大下,可以預期未來大陸對臺灣人才的磁吸力將會持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