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海峽論壇】十年感言:交流是深化融合的必由之路

2018-06-12 08:3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第十屆海峽論壇”舉行期間,筆者有幸受邀參與分論壇“第六屆中華文化發展論壇”,因此有機會能夠與來自全臺各地的臺灣同胞一起相聚美麗的鷺島廈門,共饗這場一年一度兩岸民間最大的交流盛宴。海峽論壇到今年已經舉辦十屆了,本屆論壇延續“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的主題,分青年交流、基層交流、文化交流和經濟交流四大板塊,規劃了36項多達49場活動,福建各設區市還同期舉辦18項活動。內容之多元,形式之豐富,各界參與之廣泛,都超越以往。

  此次論壇有近萬名的臺灣同胞參與,據媒體報道這幾天“臺灣各界人士擠滿廈門機場”,就筆者個人感受也的確如此,在廈門機場隨處可見接待參會臺胞的牌子,筆者參與的“第六屆中華文化發展論壇”共有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和青年代表180余人與會,也是臺灣嘉賓比大陸嘉賓還要多。可見在蔡英文當局對臺胞赴陸進行各種限制,對兩岸交流進行層層阻撓的情況下,臺胞赴陸的熱情反而更為高漲,兩岸交流的大趨勢也不可阻擋。

  筆者作為此次海峽論壇的親歷者、見證者和參與者,有不少切身體會和感想。

  第一是此次參會青年多,以80、90後為主。“第六屆中華文化發展論壇”的主題是“文化創新與青年擔當”,包含三個子議題“文化自信與青年未來”、“網路文化與青年擔當”、“文化創新與青年機遇”。或許是因為主題與青年相關,本次論壇的參與者多是來自海峽兩岸的青年,有青年學者、陸生、臺生,還有臺灣青年創業者。兩岸青年們齊聚一堂,暢所欲言,輕鬆自由的交流,激蕩出思維的火花,年輕人的朝氣與活力展露無遺。除“第六屆中華文化發展論壇”外,作為本次海峽論壇四大板塊之一的“青年交流”,包括了海峽青年論壇、海峽兩岸青少年新媒體文創論壇、海峽兩岸青年文創産品集市(展銷會)、在閩臺青就業創業好故事分享會暨菁英頒獎典禮等9項活動,吸引了很多有意願到大陸求學、就業、創業的臺灣青年前來參與,希望借此先到大陸看看,或者了解實習、就業的相關資訊,希望尋找未來發展機會。“第十屆海峽論壇”還首度開放網路報名,並對沒有來過大陸和福建的臺灣同胞予以優先報名權,這又吸引了更多的臺灣“首來族”青年到廈門參會。

  第二是“31條惠臺措施”後續“磁吸效應”明顯。在筆者參與的“中華文化發展論壇”中,也有不少已經到大陸就業、創業的臺灣青年,他們除了談到論壇的主題“文化創新與青年擔當”外,也分享了自己到大陸的經歷。臺青林大為來自臺南,小時候的生活環境“綠色”氛圍濃厚,對大陸有很多負面印象和誤解。但是自從親自來過大陸以後,對大陸的看法完全改觀。目前作為一個在大陸的創業臺青,他在廈門經營著一家醫療資訊諮詢有限公司。林大為在論壇上感慨到,大陸現在出臺的各項惠臺措施真的很優渥,他就申請到了10萬元的創業基金,還有每個月2000元人民幣的補助,真的讓臺青“很有感”。他也提到近期臺灣高中生報考大陸高校人數“爆棚”的現象,他説相信隨著各地惠臺措施細則的不斷推出,會吸引更多臺灣青年到大陸求學、就業、創業。另一位在陸臺籍青年教師李炯毅也分享了他的感受,他説作為一名美術專業的高校教師,真的覺得在大陸的美術教師待遇要比在臺灣的好,因為大陸有制度優勢,除了可以在高校任教外,還可以進入省市級的美術協會或機構任職,甚至成為政協或人大代表。李炯毅説,目前已有12個省市開放臺籍人士到大陸事業單位就職,他希望可以開放更多,並且讓大陸的相關政策和工作資訊更快、更好的傳遞給臺灣青年,這樣肯定會有更多臺青、包括臺灣高校教師選擇到大陸工作。

  第三是兩岸青年的“生活娛樂圈”變得越來越像,兩岸青年的融合正悄然發生。筆者參加這次論壇觀察到,兩岸青年間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多,很多大陸的網路詞彙、流行詞彙,不用專門解釋,臺灣青年們都能聽得懂。正如筆者在提交給論壇的論文《從文化認同角度促進兩岸青年的心靈契合》一文中寫到,“文化自信是增強文化認同的源動力,而文化認同是實現心靈契合的最佳路徑”。隨著大陸的快速發展及經濟地位的提高,我們的文化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在電影方面,大陸電影市場已經達到500億元以上的規模,成為僅次於北美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在電視劇、綜藝節目製作方面,大陸每年的産值也已超過千億元。近年來,大陸綜藝節目不斷“登島”,受到臺灣年輕人的熱捧。《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這,就是街舞》等,收視率都很不錯,臺灣青年不僅與大陸青年一樣“追”看節目,甚至有不少臺灣年輕人跑到大陸“追星”。參加此次論壇的臺灣女孩郭雪筠也有類似看法,她説曾經有一個她同事的小孩對她説想要去重慶找王俊凱,“那可是個南部的小孩子”。她認為,更年輕一輩的臺灣青少年,比如00後、10後,以及在大陸讀大學的臺灣青年,想法已經與她那一輩臺灣青年不一樣。隨著兩岸交流不斷加深,越來越多臺灣年輕人“登陸”,兩岸年輕人的“隔閡”正不斷減少。“在臺北生活,與在北京生活,沒什麼太大區別,這代表臺灣青年的兩岸界限已經模糊了,這才是兩岸融合的第一步。”

  大陸30年高速發展所帶來的國家強盛、社會進步和文明提升,讓大陸社會迸發出強大的活力和創造力,這是任何一個人都無法忽視的,大陸對臺工作又在此時進行了一次深刻變遷,以“同等待遇”、“惠臺新政”實踐現實層面的“兩岸一家親”;以“文化自信”、“文化認同”促進精神層面的兩岸心靈契合,用面向臺灣普通民眾的“單向、直接、全方位惠臺”開啟“事實統一”進程,這一工作的成效已初步顯現。而這一切的前提都離不開“交流”,不論兩岸關係如何起伏變幻,兩岸民眾間的交流是不應停止,也無法停止的。交流是深化兩岸融合的必由之路,走過風雨十年的海峽論壇對此給出了最好的答案。(任冬梅,作者係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博士)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