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台海關鍵詞:“對抗”和“風險”
2016年是兩岸關係的轉折之年。民進黨口説“維持現狀”卻不接受“兩岸一中”,奢談“善意”卻全面推動“去中國化”,令兩岸關係急轉直下。2017年,兩岸關係將何去何從?多名大陸涉臺學者近日表示,今年的兩岸關係“絕不會平靜”,“鬥爭不可避免”,關鍵詞將是“對抗”和“風險”。
兩岸對抗風險進一步升高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與京臺文化交流研究中心1月14日舉行“兩岸關係——2016觀察 2017走向”學術研討會,近50名大陸涉臺學者、專家與會。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表示,從發展態勢看,2017年兩岸關係“絕不會平靜”,各種挑戰與變數疊加共振,使對抗風險升高,形勢更趨複雜嚴峻。今年兩岸關係是緩和還是繼續“冷對抗”,抑或是對抗升級,關鍵看民進黨當局是與大陸相向而行,還是繼續“聯美日,抗大陸”。
兩岸關係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教授謝鬱提出,2016年的臺海關鍵詞可以歸納為“冷和”與“博弈”,兩岸圍繞“九二共識”展開博弈。2017年的關鍵詞則是“對抗”和“風險”。她認為,臺當局不會放棄“法理臺獨”的圖謀,並可能會有實質性的“修憲”動作。
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表示,今年反“獨”鬥爭的大幕將進一步拉開。面對民進黨全面執政,國民黨完全沒有制衡能力,“大陸第一次直面‘臺獨’,形勢非常嚴峻,鬥爭不可避免”。
北京聯合大學京臺經濟貿易研究所講師陳險峰認為,今年兩岸關係面臨從“局部對抗”滑向“全面對抗”的風險:第一,蔡英文當局“漸進式臺獨”,對兩岸關係的危害增大;第二,即將執政的美國特朗普政府對臺新政對兩岸關係的干擾增多;第三,“多獨合流”對兩岸關係正常發展的傷害加大。
美國因素讓局面更加複雜
臺當局過去8個月來一直奉行刻意模糊的兩岸政策,葫蘆裏賣的什麼藥?中國海洋大學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郭震遠表示,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可概括為“在聲稱不斷釋出善意的掩護下,大力推進臺灣島內全面‘臺獨’化”,其採取的“柔性臺獨”、“文化臺獨”、“漸進臺獨”區別於李登輝、陳水扁的“激進臺獨”,意在培植島內“臺獨”的社會基礎,以待時機。這是兩岸關係面臨的嚴重風險,危害性不容忽視。
郭震遠説,蔡英文之所以會堅持這一路線,是基於3個誤判:第一,認為大陸忙於發展,無暇對“臺獨”出手;第二,認為中美關係生變,臺灣作為美國籌碼的地位提高;第三,認為島內支援“臺獨”民意已徹底佔據優勢。他總結説,民進黨的“臺獨”戰略必將完全破滅,祖國統一的進程反而會因此而加快。
與會專家指出,美國因素是今年兩岸關係進一步複雜化的重要推手。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巫永平表示,2017年兩岸關係將高度不確定,更加複雜,特朗普上臺是這一趨勢的最關鍵原因。他認為,美國加強對臺支援,通過提高交流層級、擴大軍售等加強臺灣在中美對抗中的戰略棋子作用是可預期的。
巫永平認為,儘管政治素人特朗普充滿不可預測性,但其團隊不太可能否認“一個中國”原則。他分析,中美合作利益遠大於臺灣,否認“一中”原則即意味與大陸關係破裂,出於國家利益至上的考量,特朗普不可能孤注一擲。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外交室主任袁徵指出,中美未來的戰略博弈與互動將會制衡美國對臺政策的調整,雙方遠未到戰略攤牌的階段,因此美國既不會貿然在臺灣問題上搞出大動作來,也不會放棄插手臺灣問題。在不突破既有對臺政策框架之下,未來特朗普政府可能從推進美臺軍事交流與合作、支援臺灣加入功能性國際組織等方面下手。
既打擊“臺獨”也照顧島內百姓
面對嚴峻局勢,大陸如何出手應對?楊毅周表示,對“臺獨”的鬥爭必須堅決,“不打得它頭破血流,它不會退回去”,必須讓“臺獨”每走一步都付出代價,“用血淋淋的事實告訴它此路不通”。考慮到臺當局必然會重演誣陷大陸“打壓”戲碼,所以大陸必須照顧好臺灣老百姓的利益,讓臺灣同胞能夠分享大陸發展的成果,“讓臺灣老百姓知道,我們反對的只是‘臺獨’,不是打壓臺灣民眾”。
謝鬱提出,未來大陸要堅持底線原則,決不能有半分妥協,不發錯誤資訊。比如有大陸學者曾説兩岸可以尋找‘九二共識’之外的新共識,就容易讓臺當局心生幻想。大陸要有戰略定力,同時保持引領兩岸關係的能力。
朱衛東指出,未來要防範、遏阻兩岸關係出現一些“黑天鵝事件”。不排除民進黨當局在無法擺脫執政危機時,為轉移矛盾、推卸責任,煽動“臺獨”民粹,在美日反華勢力刺激、縱容下推動“法理臺獨”,包括“臺獨”與“藏獨”“港獨”“疆獨”等勢力勾連,以及在東海、南海問題上蓄意製造事端。
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仇開明認為,面對新的複雜形勢,大陸方面要堅定不移堅持對臺大政方針,團結兩岸同胞繼續走和平發展道路。“只要我們努力把握大勢,兩岸關係終將撥雲見日”。(記者 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