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朝勝:兩岸關係關鍵在蔡當局政策路線取向
日前,島內有消息傳説蔡英文尋求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主任海基會董事長。華廣網今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現代臺灣研究所研究員黨朝勝的文章指出,兩岸關係好壞並非一兩項人事安排所能左右,關鍵還在蔡英文當局的政策路線,請出宋楚瑜等藍營大佬出任海基會董事長並不重要,關鍵還是蔡英文當局能否認同“九二共識”核心內涵。否則,誰任海基會董事長也無用。
全文內容如下:
日前,島內媒體盛傳,蔡英文正在尋求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出任海基會董事長,希望借其資歷聲望和大陸關係,打破當前兩岸關係“冷和平”的局面。然而,兩岸關係好壞並非一兩項人事安排所能左右,關鍵還在蔡英文當局的政策路線,否則,誰任海基會董事長也無用。
一、當前兩岸關係形勢源自蔡英文當局不認同“九二共識”核心內涵
綠營執政不到一個月,兩岸關係已大幅降溫。兩岸兩會日常聯繫已降至科級層次,海協會對海基會傳真“只讀不回”,國臺辦與陸委會溝通聯繫機制迄今停擺,兩岸熱線至今未通等等,都表明兩岸之間已處於一種“冷和平”狀態,對蔡英文當局而言無疑是巨大的壓力。或許,蔡早已料到這一情景,因而一直希望找位藍營大佬出任海基會董事長。在政權交接之前,蔡英文請王金平出馬的消息不斷,最近又傳出蔡在找宋楚瑜出馬。島內媒體還稱,經過蔡三顧“宋”廬,宋已點頭答應,目前正在商量人事,並希望得到大陸“認可”。
我們無需否認蔡英文希望“維持兩岸關係現狀”的願望,然而兩岸關係“維持現狀”的關鍵,並不在於特定人事安排,而在於臺當局政策路線的取向。大陸早已聲明,對臺大政方針是一貫的、明確的,“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穩定之錨,不僅要承認“九二共識”歷史事實,更要認同“九二共識”核心內涵,唯有如此兩岸關係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同時,大陸也早有言在先,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大原則問題上,意志堅如磐石,態度始終如一,對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態度立場與做法也不會因臺灣政局的變化而變化。因此,蔡英文當局雖然在一再聲稱要“維持兩岸關係現狀”,卻迄今不願放棄“臺獨”立場,不認同“九二共識”核心內涵,對於各界期待的就職演説也僅交出“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執政近一個月以來,更是全面推行“去中國化”,包括政治上“反中”、經濟上“脫中”、施政時“去中”。這樣的行徑又怎能取信于大陸、取信于期待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各界?
其實,兩岸關係的通關密碼很簡單,只有四個字:“九二共識”。沒有這四個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難以為繼,“維持兩岸關係現狀”也無從談起。
二、歷史殷鑒不遠,無論誰任海基會董事長都須服從執政者的政策路線
海基會成立迄今,先後有5位董事長。第一位為辜振甫,迄今任期最長(從1990年11月至2005年1月),兩岸兩會交流從他任上開始,“汪辜會談”更掀開兩岸關係新局面;第二、第三位分別是張俊雄(2005年6月至2007年5月)、洪奇昌(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兩位都由陳水扁任命,任期不長也毫無作為;第四位是江丙坤(2008年5月至2012年9月),任上兩岸兩會重啟商談,簽署一系列協議,達成了數項共識,尤其是兩岸實現“三通”;第五位是林中森(2012年9月迄今),兩岸兩會簽署了“兩岸服貿”等重要系列協議。
海基會董事長能否發揮作用,能否史上留名,與相關制度設計密切相關,更離不開當局的政策路線。按島內相關規定,陸委會是海基會主管單位,海基會的任務就是執行陸委會所確定的政策,因而也有“白手套”之稱。而陸委會政策路線又由臺灣地區最高領導挂帥的“國安體制”確定,在海基會系統內,具體事務由秘書長負責,董事長有如一尊供養的神,更多的是一種象徵。説到底,海基會董事長能否發揮作用,最主要還是看執政當局的政策路線。
回頭看,在海基會董事長職位上任期最長的辜振甫先生本可在1993年“汪辜會談”後取得更大成績,但因李登輝“臺獨”分裂面目大暴露,最後卻難有作為。2000年後,陳水扁赤裸裸地推行“急獨”路線,辜先生雖有董事長一職也僅徒有虛名而已。此外,海基會成立之初也曾想有一番大作為,甚至因此發生激烈的“海陸大戰”(海基會與陸委會爭端),最後,處於第一線的秘書長陳長文、陳榮傑、邱進益等人先後都難逃“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命運。
因此,即便宋楚瑜在蔡英文“三顧”之請後任此重要職務,即便其有天大本事,也難以跳脫蔡英文當局的整體政策路線框架,説不定還會因其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一貫立場而幾頭受氣,徒增困擾,有志難伸。
總之,請出宋楚瑜等藍營大佬出任海基會董事長並不重要,關鍵還是蔡英文當局能否認同“九二共識”核心內涵。若能,則一通百通;若不能,則一竅不通。(黨朝勝,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現代臺灣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