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楊幽燕: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瓶頸能破嗎?

2014-10-11 14:0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提出:“鋻於兩岸的交流已更形密切,政府之間也簽訂多項協議,經濟、社會的往來深入各階層,本黨對中政策的策略必須與時調整,以更務實態度來處理新生議題,讓臺灣民眾相信本黨有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顯然,民進黨內部已經在堅持基本立場不變的前提下對兩岸政策的策略進行調整形成共識。所謂調整策略,其實就是做姿態,唱高調,注重包裝和化粧,讓民眾對民進黨的印象有所改變,進而産生民進黨即使上臺兩岸關係也不會變壞的聯想。前文所提民進黨在“民共交流”、對張志軍主任訪台的態度變化,以及在反服貿運動中部分縣市長“有條件接受服貿”表態,就是這種策略調整的具體表現。3月蔡英文在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會議上説,“我們要積極進行兩岸交流,這個態度或許可以給民眾新的想像”,最為傳神地詮釋了所謂策略調整的真諦,就是企圖用“身動腳不動”的方式矇混過關,製造假像,騙取選票。

  臺灣《聯合報》7月22日發表題為《蔡英文的騙術比臺獨黨綱可怕》的社論,直指自蔡英文起,民進黨的臺面人物的共同手法是“用混、拗、躲、騙的方法面對臺獨黨綱”,可謂鞭辟入裏,一語中的。而民進黨對於兩岸政策轉型,又何嘗不是“混、拗、躲、騙”的方法?蔡英文試圖在“臺獨黨綱”、“臺灣前途決議文”、“臺灣意識”以及“臺灣共識”之間尋求連接與調和,更期待用“九合一選舉”的大勝獲得打贏2016選戰以及與大陸打交道的籌碼,幻想屆時大陸會主動向民進黨靠近,在兩岸政策上只調整策略,企圖矇混過關,這套辦法顯然不能達到謝長廷所説的“讓臺灣人民滿意、美國接受、大陸忍受”的效果。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不轉型,將始終阻礙民進黨突破發展瓶頸,“身動腳不動”難以讓民進黨如願執政,即便僥倖上臺,也不可能處理得了兩岸關係。看來,民進黨兩岸政策真的實現轉型,也許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再敗一次後才有可能。

  註釋

  【1】“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我們並沒想把臺灣經濟給吃掉”,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tw/2014-07/10/c_126736631.htm

  【2、5、6、9】“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中國事務委員會暨對中政策擴大會議相關文件彙編》,民進黨中央網站,http://www.dpp.org.tw/policy.php?data_type=最新資料

  【3】“張志軍來臺蔡英文:兩岸交流應正常化”,聯合電子報,2014年6月21日,第4962期

  【4】“首場對中政策擴大會議今日登場”,民進黨中央網站,http://www.dpp.org.tw/news/content.php?&sn=6698

  【7】蔡英文:“臺灣前途決議文”是民進黨的共識,也已經成為臺灣人民的共識;民進黨中央網站,http://www.dpp.org.tw/news/content.php?&sn=7247

  【8】“民進黨被社運邊緣化?劉世忠駁斥”,中評網,http://www.crntt.com/doc/1031/0/2/7/103102785.html

  【10】“賴清德:凍獨能減多少哩路 必須看清楚”,中國時報2014年7月21日

  【11】“民進黨的新情勢與兩岸政策走向”,《中國評論》2014年7月號

  【12】“民進黨民調顯示“逢中必反”民眾最反感”,新華每日電訊2014年03月153版

  【13】“綠智庫:民進黨支援度直線下滑 5成不滿大陸政策”,環球網http://taiwan.huanqiu.com/article/2014-06/5018052.html

  【14】“學運後新民調:民進黨反感度激漲7%”,中評網,http://www.crntt.com/doc/1031/2/4/7/103124711.html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