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幽燕: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瓶頸能破嗎?
今年1月,民進黨“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提出,應自信參與兩岸交流,包括智庫與地方執政縣市的城市交流②,意味著為民進黨人士與大陸交流開啟了政策“綠燈”,眾多民進黨的“立委”、黨工和綠營學者頻繁往來大陸始成常態。是月,“小英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全率團登陸,進行兩岸經貿“專業交流之旅”。6月,被視為“臺獨”標誌性人物和明日之星的臺南市長賴清德訪問上海,至此民進黨執政縣市長全部已到訪過大陸。對於備受矚目的國臺主任張志軍首次訪台,實現第二次“張王會”,民進黨發言人表示,黨對兩岸正常交流抱著積極且正面的態度,高雄市長陳菊説,黨中央鼓勵她與張志軍見面,也相當重視“菊張會”③,蔡英文還公開表態,願意在不設前提的條件下與張主任在民進黨中央會面。可以説上至黨主席蔡英文,下至民進黨執政縣市首長及民意代表普遍對此訪表達了歡迎的態度。
值得一提的是,民進黨人士訪問大陸進行交流之後,對大陸的態度大都出現了細微變化,如2013年陳菊訪陸並邀請大陸市長到高雄出席“城市論壇”,即不再直呼大陸為中國,而稱“中國大陸”;蔡英文在林全等人到大陸交流之後,也常以“對岸”稱呼大陸;謝長廷更主張把民進黨的“中國事務委員會”和“中國事務部”,改為“兩岸事務委員會”和“兩岸事務部”。這些言辭的調整,不管是表達善意,還是策略運用,都值得肯定和鼓勵。
實際上,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失利之後,檢討兩岸政策,一直是民進黨內熱議的話題。一段時間以來,所謂“臺獨、‘建國’已失去主流市場”(姚人多)、民進黨若抱著“臺獨”不放,就會成為“永遠在野黨”(謝長廷)、“民進黨應該從追求臺灣‘獨立’轉變為保衛‘獨立’現狀”(郭正亮)、“凍結‘臺獨黨綱’與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童振源)等觀點與主張紛紛出籠,有人還大聲疾呼舉行“中國政策大辯論”。在這樣的背景下,從2013年7月起,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先後舉行了九場對中政策擴大會議,即所謂的“華山會議”,檢討民進黨的兩岸政策。
但是,黨主席蘇貞昌在第一場會議上即定調,“臺灣前途決議文”仍是民進黨的核心思維,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必須跟國民黨有所區隔④。經過號稱“有史以來對於兩岸關係最全面、最深入的探討”,1月9日,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委員根據“華山會議”討論情況推出了“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該檢討紀要明確宣示民進黨“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不變”,堅持“臺灣與中國分別為兩個互不隸屬的國家”,繼續固守臺獨立場。同時,“檢討紀要”通篇瀰漫對大陸敵意,稱20年間“中國崛起對既存區域秩序與臺灣軍事外交構成挑戰”,“更有實力威脅、影響臺灣”,兩岸交流“侵蝕、破壞臺灣自由、民主、開放的生活方式”,指中國經濟崛起是臺灣面臨三大衝擊之一,並將臺灣經濟邊緣化歸罪于大陸的“刻意抵制”,根本看不到對兩岸關係基本態勢的理性分析。此外,“檢討紀要”依然固守冷戰思維和悲情意識,聲稱臺國安戰略失衡,將衝擊“區域與臺海安全環境”,民進黨認識到“臺灣在美國再平衡戰略中可以扮演的角色”,要“強化與周邊民主國家的連結”,“深化與民主先進國家的夥伴關係”⑤。
總的看,“華山會議”總計有“629人次出席,57篇引言報告,15篇書面意見,227人次發言”⑥,內容雖然觸及了民進黨兩岸政策的方方面面,甚至圍繞承認“九二共識”與否或找出“九二共識”的替代方案展開專場討論,但端出的“檢討紀要”卻形同未做出任何檢討,一切仍在原地打轉。會議過程中對民進黨八年執政和在野五年多兩岸政策的認真反省與諍言建議,如邱義仁提出民進黨必須解決被認為“逢中必反”的印象,需要思考兩岸經濟協議(ECFA)與“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是否真的一無是處,謝長廷提出的“以臺灣的憲政共識作為兩岸對話的基礎”,童振源提出要解決兩岸政治交流的失衡問題,首先要調整“臺獨黨綱”並通過新的“決議文”,建立正式的民共對話平臺等,在“檢討紀要”裏都不見蹤影,均被刻意忽略和回避掉了。
在最後一場“華山會議”上,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突然拋出“凍結臺獨黨綱”建議,在黨內外掀起了一場不小的風波,島內輿論雖然熱議不斷,但黨內和者了了,蘇貞昌一句“現在沒有凍結不凍結臺獨黨綱的問題”,就把該建議打入冷宮,未能列入“中委會”議程。7月民進黨“全代會”前夕,陳昭南、郭正亮、童振源等40位黨代表共同連署,正式提出了“凍結臺獨黨綱”議案,“凍獨”議題再次擺上臺面。該提案認為,“臺獨黨綱”存在既無具體實踐的必要,也成為民進黨重返執政的障礙,並持續成為兩岸衝突焦點,若予凍結有助於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以及執政後的兩岸互信。此舉與柯建銘的“凍獨”提議時隔不久,且連署人數創歷史記錄,立即引來“基本教義派”的反制。“立委”陳亭妃等十余人隨即提出“推動正常國家化”提案,她強調,這個時機點不應該去討論“臺獨黨綱”是否凍結,因為這不是重要關鍵,現在臺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沒有任何所謂“凍不凍獨”的問題,而是臺灣今天要怎麼走向“正常國家”,這才是一個重要的關鍵點。臺南市黨代表也要求2016年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應提出明確“臺獨時間表”。鋻於兩方意見針鋒相對,蔡英文在“全代會”召開前率先放話,聲稱“‘臺獨黨綱’是民進黨創黨時期所揭示目標,也是這一代民進黨人以及臺灣人民的追求與理想。隨著臺灣的民主化,我們建構了深厚的‘臺灣意識’,這個認同臺灣、堅持獨立自主的價值,已經變成年輕世代的‘天然成分’”⑦。言下之意是無論從歷史角度還是未來趨勢看,都不需要“凍結臺獨黨綱”。7月20日全代會上,蔡英文迅速決定把“凍結臺獨黨綱”等提案,一併交由中執會去處理。這一“凍凍獨”的做法,完全不給“凍獨”議題借由大會討論而發酵的機會,再一次顯示,“民進黨內部沒有討論臺獨的空間”,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也不可能在“臺獨”立場上有所鬆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