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楊立憲:民進黨擱置“凍獨”違背臺灣主流民意

2014-07-22 09:0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第16屆第1次“全代會”于20日舉行,外界普遍關注的“凍獨”議題被淡化處理。華廣網21日刊載全國臺灣研究會副秘書長楊立憲的文章指出,“凍獨”顯然被蔡英文視作“不利”民進黨選舉的事,故被擱置、回避。但蔡英文、民進黨對臺灣主流民意視而不見,迷思于執政權力和僵化的意識形態,對形勢做出錯誤的判斷,即便未來該黨能夠僥倖重新執政,恐怕決非臺灣人民之福。

  全文摘編如下:

  民進黨第16屆第1次“全代會”于20日舉行。由於這次會議是在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階段6年多、臺灣爆發大規模反服貿學運、國民黨執政聲望低落、蔡英文再度出任民進黨主席、黨內激烈爭論應否凍結“臺獨黨綱”、年底即將舉行臺灣史上首次地方“七合一”(也稱“九合一”)選舉的背景下召開,故格外引人注目。

  按照慣例,民進黨黨代會一般有兩個重點,一是分析形勢、提出任務、制訂行動方針,二是改選黨的最高權力中樞——中執會、中常會、中評會。雖然外界最關心此次民進黨黨代會是否會“凍獨”,但黨內歷來最關心的都是權力核心改選,因為涉及民進黨的政治路線之爭,根本不可能在短短不到一天的時間內解決,而權力核心的改選,直接關係到黨內各派系、各政治要角的政治生命與政治地位及影響力,故對於他們來説更重要。

  不出預料,經過一番私下裏討價還價的運作,民進黨新的權力機構已經産生:黨內第一大派系“新潮流”成為30席中執委的最大贏家,10席中常委則由各派系分享,其中4人新晉、6人連任,最大的新意是蔡英文系統由0席增為2席。雖然民進黨早在執政時已經宣佈解散派系,但誰都知道該黨派系文化根深蒂固,根本不可能改變,派系改頭換面仍然存在,民進黨本質上仍是“派系共治”。

  從會議打出“清廉勤政、改革出陣”的旗號,會前一天蔡英文、蘇貞昌分別就“凍獨”一事發表講話,會中蔡英文致辭大談“民進黨重返執政之路”,並將與會代表提出的包括“凍結臺獨黨綱”、“訂定明確臺獨時間表”、“落實臺灣國家正常化”、“臺海發展決議文”等在內的5大議案,一併交付中執會討論等,可以看出,蔡英文現階段以全力以赴打贏年底選戰為第一要務,為此,刻意將外界關注度最高的“臺獨”路線爭議予以淡化處理。

  綜合各種資訊可知,蔡英文之所以這樣做有5項具體考量:一是“凍獨”議題已經引起“臺獨基本教義派”高度不滿,為了防止影響黨的團結,造成黨內分裂,動搖泛綠陣營基本盤,故不能讓該議題繼續發酵;二是認為在國民黨執政聲望低下、民進黨聲勢看漲的當下,“臺獨”路線調整與否已不重要,只要贏得選舉,大陸會自動向民進黨靠攏,“中國一調整,美國人就沒什麼好講的”(見蔡英文接受臺灣《天下》雜誌的訪問);三是認為反服貿學運發生後,“臺獨”意識上漲,“認同臺灣、堅持獨立自主的價值,已經變成年輕世代的‘天然成分’”,這樣的事實,這樣的狀態,無法凍結、廢除“臺獨黨綱”;四是認為民進黨的“臺灣前途決議文”,“已經定義了臺灣,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任何可能改變現狀的決定都必須由2300萬人民共同決定”,這已經是“臺灣人民最大的共識”,認為若不放棄“臺獨”就無法處理好兩岸關係,“是一個迷思”;五是認為當下臺灣社會最關心的,是民生、教育、社會福利、食品安全等,而非其他,民進黨要邁向執政,必須“面對危機”、“承諾改革”、“做夥打拼”,“用地方執政的力量,改變臺灣人民的生活”,“用地方執政的成績,贏回人民對政治的信任”,“這是一條改革的路,也將是民進黨重返執政之路”。

  顯而易見,蔡英文的考量既有功利性和實用主義,也有意識形態及基本理念,二者既相輔相成又會發生矛盾,民進黨追求前者是為了實現後者,堅持後者也是為了實現前者;如果二者發生矛盾就調整策略,不矛盾就不調整,以往歷來如此。如今臺灣的形勢在蔡英文看來,二者並不矛盾,臺灣主體意識高漲和國民黨執政威信掃地,為民進黨重新執政提供了機遇,邁向執政的“最後一里路”,首先要靠贏得年底地方選舉,而不是“凍獨”、改善兩岸關係。因此,只要有利於民進黨選舉的事,蔡英文就去做,不利於選舉的事就不做,“凍獨”顯然被視作“不利的事”,故被擱置、回避。

  民進黨一切以贏得選舉為考量的做法其實並不令人奇怪,在西方選舉政治中實屬正常,即便是國民黨也會這樣做。但臺灣真正的主流民意是希望目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局面能夠持續,希望兩岸關係能夠沿著已經開闢的道路繼續前進,不再折騰,共創雙贏。但蔡英文、民進黨對臺灣主流民意視而不見,迷思于執政權力和僵化的意識形態,對形勢做出錯誤的判斷,這才是真正令人擔心的。即便未來該黨能夠僥倖重新執政,恐怕決非臺灣人民之福,而是兩岸關係惡夢的開始,大陸必須對此保持高度的警惕。(楊立憲 全國臺灣研究會副秘書長)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