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褚靜濤:知識精英與收復琉球、釣魚島

2013-07-29 15:3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二、戰後知識界、軍政界關於琉球歸屬的討論

  美國軍事佔領日本後,鋻於琉球群島的軍事價值,準備單獨長期託管。美軍在琉球北、中、南三個區域實行分別統治。奄美群島為北部琉球軍政府管轄,宮古、八重山為南部琉球軍政府管轄,下設分支機構,與中部沖繩本島的民政府沒有直接聯繫。

  1947年4月,聯合國通過《關於前日本委任統治島嶼的協定》,把北緯29度以南的琉球群島和釣魚島交給美國託管。美國有將琉球據為己有的意圖。

  美國雖然軍事佔領琉球群島,但僅擁有軍事佔領權、行政管轄權,而不擁有主權。美國認為琉球群島等島嶼是日本侵佔的土地,不承認日本擁有合法主權。此時,琉球群島主權存在兩種可能,一是由琉球人民公投決定琉球獨立,二是中國政府宣稱對琉球擁有某種程度的潛在主權甚至宣稱對琉球擁有合法主權。

  中國作為戰勝國,與琉球有著悠久的聯繫。琉球已經被美軍解放,中國政府和人民提出對琉球主權的合理訴求,有可能得到盟國的善意呼應。

  為了普及琉球常識,引導社會大眾對琉球問題的關注,6月23日,南京《中央日報》文史週刊刊登“琉球史專號”,刊登了史學家丁實存的文章《琉球與我國歷史上之關係》,梁嘉彬的文章《琉球考》,岑仲勉的文章《姚文棟琉球小志跋附注及表》。這3篇文章用確鑿的史料來論證琉球與中國的歷史聯結。編輯指出:“清光緒五年,就是西元一八七九年,乘我國家多事,日人強據琉球,久侵不離,還製造脫離我國的文獻,硬説隋書上的琉球是臺灣。時至今日,侵略者已自食其果,但無條件投降不過一年,竟野心復萌,居然聲言索回琉球,移民臺灣。為此特出《琉球史專號》,籲請國人警惕。”  

  7月1日,《中央日報》刊登了中央社記者張任飛的長篇專稿“琉球和臺灣”,指出“假如第三次世界大戰果然發生的話,沒有琉球,臺灣就難保住”,主張“基於感情上的理由,中國堅決反對日本共管琉球。日本侵佔琉球,已是中國歷史上的恥辱,九一八以來,中國遭受日本的欺淩,也已經領教過了,假如我們想去信賴日本,今後不愁沒有時間,至於現在,畢竟還嫌太早了”。 

  由於美蘇冷戰逐步升級,對日和約問題未能提出討論,琉球問題也就遲遲不能提上議事日程。1947年7月16日,美國政府突然致函遠東委員會各國:建議8月19日在美國舉行對日和會,由遠東委員會11國參加。因美、蘇圍繞著和約起草程式的爭執以及表決制的分歧,該會議未能如期舉行。但此事推動了中國國民政府關於對日和約的準備工作。

  面對美國軍事佔領琉球和對日和會即將召開,中國知識界、軍政界出現要求收回琉球的呼聲。地理學界高度重視琉球的歸屬問題,一些學者主張國民政府應將琉球納入版圖。9月5日,天津《大公報》刊登張其昀代表中國地理學會發表的論文《對日和約中之琉球問題》,“琉球群島之軍事價值勝於經濟價值”,戰後美國將琉球作為軍事基地,駐紮重兵,“主張該群島永久屬於美國”。關於琉球的處置,建議:“我們希望同盟國能支援中國對於收回失地的正當要求”,至於琉球的軍事形勢,“在顧全中國主權的原則下,供國際軍隊的使用”。 

  1947年,上海《觀察》第2卷第24期刊載萬光的文章《琉球應歸還中國》,指出“琉球對於中國,經濟上毫無利益,而反是琉球要依賴內地經濟的幫助”。他分析,“中國大陸的東面緣海,為九州、琉球、臺灣所包圍,是封閉性的緣海。中國失去臺灣和琉球,東南沿海就失掉了國防前哨,海岸暴露,極易受敵人海陸空的襲擊。而且周圍都被別國勢力所環繞,中國就沒有通入太平洋的門戶,即使中國建立海空軍,也缺乏海上犄角聲援的據點,處於顯著劣勢的地位。戰時我國的海岸線,極易被敵人封鎖,這次中日戰爭中,我們已經受夠這種慘痛教訓。現在臺灣收回,形勢較好,但是通入太平洋的門戶仍嫌太小。琉球群島的陸地面積,雖然遠不及臺灣,但是散佈海面之廣,五倍于臺灣,我們必須收回琉球,才可以策劃國防上的安全。”建議:“政府應當早聲明,並且準備切實的資料和方案,以使在未來和會上提出,正式收回琉球。” 作者高度重視琉球群島與南海諸島對中國國防安全的重要性,堅決主張將琉球納入版圖。

  臺灣與琉球地緣相近。臺灣各界人士對琉球的歸屬高度關注。1947年12月,在臺灣省參議會一屆四次大會上,黃朝琴提出《擬請中央循外交途徑嚴緊交涉使琉球歸還我國案》:“一,西歷1879年以前,琉球人民與日本人民雙方的語言文化、風俗、習慣全不相同,絕不是同一民族,並且于歷史上只有仇敵關係,沒有親善關係。二,琉球與中國一體的關係已五百餘年(西1372起)未嘗間斷分離,且每遇國王逝世襲位,全由中國加封,親如父母子女。”“請中央政府徹底交涉,使琉球必須歸還我國,以絕日本帝國主義之再起。”審查意見,“送請政府核辦”。 
     
  中國社會各界人士對琉球歸屬問題表達了高度關注。國民政府對琉球歸屬問題則展開研議。1947年9月4日,外交部邀請一批黨政高級官員、專家學者等,就對日和約的草案召開第一次座談會,外交部王世傑部長報告,關於“領土問題”,“從歷史上看,琉球對中日雙方均有從屬關係,兩者勢力隨國力而消失,開羅會議時,羅斯福總統曾特別提出朝鮮、臺灣、琉球諸問題,詢及琉球問題時,主席曾表示並無一定要求領土之意。該島全人口約五十萬至八十萬,1881年日本曾提議與我瓜分琉球,但我未接受。目前對琉球問題為:(一)是否一部或全部要求收回,(二)是否共管,(三)是否託管。” 

  9月15日,外交部召開第二次座談會,關於琉球問題的方案,外交部劉次長指出:“1、交中國託管;2、交中國、美國共同託管;3、由中國託管,而以沖繩島為美國軍事根據地。”胡煥庸提出:“琉球和我們有深切的關係,我以為歸還中國是上策,由中國託管是中策,由中國託管而以沖繩作美國基地是下策。我們應絕對反對將琉球局部或全部交給日本。”萬燦提出:“領土問題,對於領土應該作戰略上的考慮,要琉球歸還我國似不合法,只可主張由中國託管,成為一個緩衝地帶,如法國之主張以萊茵為中立區。” 

  9月30日,外交部召開第三次座談會,王蕓生提出:“領土問題。這個問題美蘇間的爭執較大,我們可以照著《開羅宣言》及《波茨坦宣言》辦理,已經得到的不放棄。日本主張移民臺灣和東北,我們政府應該嚴加斥責。琉球可交聯合國託管,但中國要保留一份權利。” 

  中國知識界、軍政界關於琉球歸屬的討論,基本上有三種意見。地理學家張其昀、胡煥庸等人,從國防安全和中國復興的角度,主張琉球應該歸屬中國版圖。萬燦、王蕓生等人則認為,要琉球歸還中國似不合法,可主張由中國託管,成為一個緩衝地帶。還有專家、學者主張由聯合國託管。

  針對軍政界、知識界的呼籲,10月18日,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張群在國民參政會駐會委員會作關於軍事政治方面報告:“關於領土問題。日本領土在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宣言中早有規定,但還有若干島嶼的歸屬問題懸而未決,在這些裏面,琉球群島對我國關係最切。本人認為,琉球群島前途的解決,不外乎中國收回,或中美共管,或聯合國託管三種方式。政府對這個問題正密切注意,無論如何必須反對該群島歸還日本。” 就張群本人的看法,他傾向於將琉球歸入中國版圖。

  11月7日,南京《中央日報》刊登記者王洪鈞的文章《琉球何處去?》,主張根據主權,“從文化、經濟、歷史、地理各方面衡量,琉球應屬中國”。談及琉球的範圍、軍事設防和行政權,中國政府應收回琉球的主權和行政權,軍事設防權可以與盟國討論。 該文代表了國民黨高層將琉球歸入中國版圖的一種聲音,反映了國民黨中央對琉球歸屬的高度關注。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