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伍湘陵:兩岸産業合作技術標準如何突破?

2013-01-29 13:2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華廣網今日刊載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學博士伍湘陵的評論文章,分析兩岸産業合作技術標準如何突破之問題。文章指出,兩岸共同制定産業技術標準,可從三方面入手。加快兩岸産業技術標準的制定是實現産業轉型升級、突破兩岸産業深化合作瓶頸的一個重要舉措,同時更有助於提高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的規模和層次。

  全文摘編如下:

  隨著兩岸經貿關係的深化,兩岸産業合作開始從簡單的垂直分工模式走上協同發展模式。而在兩岸産業合作向縱深拓展過程中,影響兩岸産業對接的技術標準問題,目前已成為兩岸産業合作的最大瓶頸。産業發展技術標準對産業發展相當重要,可以説誰先制定行業領域中的産業技術標準,誰就掌握了産業發展的領先權和制高點。因此,為優化兩岸産業發展環境,促進兩岸産業合作制度化與機制化的實現,兩岸必須要共同制定産業技術標準,以實現兩岸産業合作的有效對接,可提高産業本身的競爭力。

  當前,兩岸産業合作涉及各行業,各行業又分為許多小項,有的甚至多達萬項以上,確定兩岸各産業合作的技術標準,可謂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作,所以要求兩岸産業合作過程中找到共同制定産業技術標準的突破點。從兩岸産業合作的進程來看,兩岸共同制定産業技術標準,可從以下幾個主要方面入手:

  一、兩岸産業主管部門共同協商,確立産業技術標準的頂層設計。

  這裡的頂層設計應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兩岸産業發展的主管部門共同協商制定與兩岸産業技術標準相關的制度性保障協議或政策。兩岸産業體系不完全一致,在産業的管理方法或扶持政策上都不一樣,有必要制定統一的制度性保障協議規範兩岸産業技術標準;二是兩岸産業合作過程中還必須設有輔助性機構,幫助兩岸完成産業技術標準制定。制定兩岸産業技術標準單憑行業領域中的企業是不可能實現,因為其所牽涉的面比較廣,如對兩岸産業政策的理解、日常化的資訊溝通、産業技術標準的規範等都需要一個輔助性的機構來幫助企業。目前,兩岸已在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下設立了包括LED照明、無線城市、TFT-LCD、冷鏈物流、電動汽車等5個領域的先期試點産業合作工作小組來幫助兩岸建立機制化的産業合作。

  二、鼓勵設立兩岸行業性組織,處理兩岸産業技術標準的日常性問題。

  行業性組織在企業與産業管理部門間具有溝通交流的橋梁作用,行業性組織根據兩岸企業達成的共識,並由此起草領域中産業技術標準文書,然後交由兩岸産業主管部門協商並審定通過。制定産業技術的標準一般先是兩岸行業領域中的組織根據兩岸産業發展的成熟度,確定現階段是否有必要制定兩岸産業技術標準。如果産業剛起步,並且兩岸這一領域合作也才開始,那麼制定産業技術標準就有可能對以後産業技術的創新和發展起到限制,反而不利於兩岸産業的發展。同時,對於已適合産業標準技術的行業,兩岸領域中的行業組織可以通過召開會議、研討會、論壇等形式為制定兩岸産業技術標準營造共識。由此可以説,鼓勵設立兩岸行業性組織,能對兩岸共同制定産業技術標準過程中的相關日常性問題發揮作用。

  三、加強兩岸産業技術的共同開發與合作。

  制定兩岸産業合作技術標準的關鍵是以産業中核心技術的發展狀態為主要參考對象,兩岸共同加強産業領域中的技術開發肯定有助於兩岸共同制定産業技術標準。加強兩岸産業技術的共同開發,可以通過技術聯盟的方式來實現,從世界上産業發展比較好的地區來看,大部分企業都採用了産業技術聯盟這一方式來促進企業發展與産業升級。目前,産業技術聯盟已經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主要組織形式,其對完善産業鏈、促進技術創新、優化産業發展環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兩岸除了通過技術聯盟這一方式來實現産業技術的共同開發,也可創新現有的産業合作模式,將技術共同開發融入到兩岸産業合作的鏈條中來,從而實現加強兩岸産業技術共同開發的目的。

  由此來看,加快兩岸産業技術標準的制定是實現産業轉型升級、突破兩岸産業深化合作瓶頸的一個重要舉措,同時更有助於提高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的規模和層次。(本文作者為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學博士)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