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朱衛東:增進兩岸政治互信五大政策建議

2013-01-10 10:0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在《中國評論》月刊12月號發表專文《十八大後增進兩岸政治互信的五大政策建議》。朱衛東認為,在兩岸關係發展跨入鞏固深化新階段的時候,不斷增進兩岸戰略互信是兩岸雙方的必然選擇。只有通過不斷增進兩岸政治互信,才能鞏固和擴大兩岸關係發展的成果;同時又能通過新的發展成果累積更多、更強的互信,推動兩岸關係不斷取得更大的發展。兩岸之間的互信越強,達成的共識越多,分歧就越少,機會就越大,前景就越光明。

  全文內容如下: 

  剛剛閉幕的中共十八大針對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兩岸關係發展的總體形勢,明確提出了未來五年對臺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行動指南。十八大報告涉臺部分所提出的基本任務以及對兩岸關係重大問題的基本主張,雖然合情合理、務實可行,但在目前的兩岸現實下要想穩步順利推進,其首要關鍵仍然是必須千方百計地鞏固和增進國共兩黨和兩岸雙方的政治互信。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由開創期進入鞏固深化期,這將是一個對兩岸信心、耐心和智慧帶來更大挑戰的全新階段。在兩岸關係向“深水區”推進的時候,兩岸能否繼續保持和增進同舟共濟的政治互信,對同在一條船上的雙方來説至關重要,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此,筆者擬就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如何進一步加強兩岸政治互信提出五大政策建議。  

  始終將增進兩岸政治互信擺在兩岸關係發展的突出位置上

  政治互信顧名思義是政治上的相互信任,這既是政治關係發展的一個基本點也是政治交往中一個很高的境界,一旦有了互信雙方存在的問題就容易找到解決辦法甚至迎刃而解。對涉及信任的相關理論研究表明,信任是政治合作和聯盟形成的必要條件。“信心與承諾是構成信任的兩個主要組成元素”。①信任作為一種變數,具有“情境性”和“時間性”的特點,在不同的情境中,信任的概念是不一樣的,它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亦即,信任既有程度之分又有時間之別,需要雙方用心珍惜、鞏固和累積。 

  兩岸政治互信就是海峽兩岸各自在政治上相互信任、相互給予對方政治信心。大陸方面一貫高度重視政治互信對兩岸關係健康發展的極端重要性。2005年,胡錦濤總書記在與國民黨主席連戰舉行的正式會談中,提出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主張,第一點就是“建立政治上的互信,互相尊重,求同存異”;2008年,胡總書記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六點意見”,第一點也是強調“恪守一個中國,增進政治互信”的主張。2012年3月,胡總書記在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時再次強調,“兩黨和兩岸雙方繼續鞏固和增進政治互信,仍然是今後兩岸關係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的首要關鍵和前進動力”。② 

  基於這樣的認識,大陸領導人近年來在很多場合不斷強調維護和增進政治互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並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實踐中,始終秉持“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原則,保持雙方良性善意互動,不急不躁,努力擴大共識;按照“先易後難、先經後政、把握節奏、循序漸進”的思路穩步紮實推進,積極創造條件,尋求解決兩岸關係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另一方面,自2008年5月馬英九上臺以來,臺灣方面在維護兩岸政治互信方面也作出了積極的努力,正是兩岸雙方在反對“臺獨”、認同“92共識”問題上建立了最基本的政治互信,使得過去四年兩岸關係能夠取得一系列的突破性進展和重要成果,實現了歷史性轉折。 

  當前,兩岸關係雖然獲得了很大改善,但政治互信的水準仍然很低,兩岸只是建立了初步的政治互信,無論是國共兩黨之間、還是兩岸當局與民間社會乃至領導人個人之間仍缺乏足夠的信任,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社會基礎和經濟基礎仍須進一步鞏固和擴大。 

  因此,要確保兩岸關係健康可持續發展,深刻認識、高度重視、精心維護兩岸政治互信的意義至關重要,倘若兩岸對此缺乏清醒足夠的認識,則不僅將難以累積擴大新的互信,而且業已存在的互信也容易遭到侵蝕甚至毀損。所以,未來一個時期,海峽兩岸應始終將維護、累積和增強政治互信擺在兩岸關係發展的突出位置上來,這不僅是一個思想認識問題,更要體現在具體的行動中。可以説,兩岸政治互信的程度越高,越容易克服干擾、抵禦風險,越有利於擴大共識、解決問題。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