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十八大:高度概括兩岸發展主旨 意義重大
台灣網2012年11月15日北京消息 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1月8日上午9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對深化兩岸關係、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做了重要講話,引起海峽兩岸熱切關注。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臺港澳法律研究所所長劉文忠教授在接受台灣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十八大報告涉臺內容高度概括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精神和成果,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他從三個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首先,胡錦濤總書記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兩岸雙方應恪守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立場。首次將“九二共識”寫入黨的工作報告中,這一行為繼往開來,進一步確認“九二共識”的達成是一個歷史事實,不容否認。在此基礎上,應繼續深化發展“九二共識”兩岸雙方這一共同政治基礎,同時特別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反對“臺獨”的基本立場。
其次,十八大報告提出了解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式、方法和基本路徑。十八大報告指出兩岸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兩岸血脈相連有凝聚中華民族認同的歷史基礎,應厚植共同利益。兩岸同胞在國家走向統一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民族大義面前,應同舟共濟共同發展,共用發展成果,建設共同家園,進而建設強大的國家。
第三,十八大報告高度概括兩岸和平發展的歷史性成果,並指明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遠大前景。報告強調應該在民族認同的基礎上密切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密切往來,增進兩岸政治互信,著手商談軍事互信,在此基礎上開啟兩岸政治談判,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
我們注意到,胡錦濤總書記在十八大報告中還指出,全面貫徹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為和平統一創造充分的條件。
為此,劉文忠認為,兩岸關係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方方面面,是一個多元的大系統,各方面彼此相連相互促進。民族的認同、政治的互信、一個中國框架下的共同認知不僅僅需要兩岸在經濟上深化合作,也需要建立相互關愛的同胞情感,在教育、文化和社會等諸多領域深化交流與合作。 因此,應在厚植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的基礎上,為進一步穩固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治、文化和社會諸領域也應該漸序推進。
最後,在談及本次報告的亮點時,劉文忠表示,“加強制度建設”的提出也非常值得關注。他説,兩岸關係發展不僅付諸於政治行為或政治安排,還應該努力推進制度化建設,包括兩岸的法律制度和教育制度等各方面的制度溝通,並應常態化的完善兩岸民生交往的制度化建設,這對於兩岸交流常態化,深化經濟合作與厚植共同利益具有深遠的意義。(台灣網記者 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