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胡忠信:臺政客掀“新加坡熱、香港熱”的真正意圖

2010-08-24 07:58:00
來源:
字號

  臺灣最近流行“新加坡熱”與“香港熱”,蔚為流行時尚。退出民進黨以無黨籍身份參選大高雄市長的楊秋興,宣佈將以新加坡為師,將打造高雄為“新加坡第二”;國民黨籍候選人黃昭順反批楊秋興 “抄襲”她的理念,黃昭順與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將於近期赴新加坡訪問,楊秋興不甘人後,也將有訪新行程,臺灣突然“非常新加坡”。

  臺灣政界以新加坡為師,固然有值得學習、取經之處,説穿了難道不是“選舉挂帥”,意圖在臺灣政黨惡鬥的藍綠泥沼之外,能打開一條“中間路線”?新加坡日前獲國家競爭力排比世界第一,有其長期累積的主客觀因素,絕不是“選舉口號”所能望其項背。

  從2000年臺灣首度政黨輪替以來,哪一黨執政,在野黨就“為反對而反對”,一竿子打翻船,藍綠對決已沒完沒了,與之寄生的 “藍媒”、“綠媒”如同蜀犬吠日,媒體成為政客傳聲筒或鷹犬。政客、“立委”、“名嘴”聲望直線滑落,幾乎都成為民調支援度 “吊車尾”排名,由此可見選民對政治人物的高度不信任。

  為了脫困,政治人物就以外人為師,用新加坡、香港、韓國借題發揮,替自己重新打造品牌、形象,試圖找出一條 “新中間路線”。1999年,陳水扁參選“總統”,為了有別於分裂成三塊的李登輝、連戰、宋楚瑜,找到英國社會學者紀登思的 “新中間路線”,果然殺出一條生路,火中取粟,坐收國民黨分裂果實。然而十年以來,以“中間人”自居的陳水扁已在獄中。回顧十年以來,有意在藍綠之外打出新路的李登輝、宋楚瑜、許信良、施明德,卻都在藍、綠政治風景之外被邊緣化。

  楊秋興為了爭取中間、泛藍選民,不斷修正自己的路線,甚至為了自己過去扣別人帽子而道歉,楊秋興所算計的,是想把黃昭順邊緣化,造成選民“棄黃保楊”,進行陳菊與楊秋興的 “秋菊對決”。國民黨不甘示弱,由金溥聰帶頭訪問新加坡,稀釋楊秋興的衝擊;如果國民黨不暗助楊秋興,楊秋興光靠地方派系與中間選民也難與陳菊匹敵。

  新加坡人或許會問:為什麼臺灣人對新加坡有興趣,怎麼會成為選舉議題?用“選舉挂帥”切入了解,答案就清楚不過了。(作者:胡忠信 臺灣著名時事評論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