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郭震遠:把握歷史機遇 開創兩岸關係新局

2008-03-27 15:17:00
來源:中國評論新聞網
字號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郭震遠在《中國評論》四月號撰文,分析臺灣今次大選結果的影響。文章指出,只有兩岸共同努力,才能及時、有效地把握面臨的重大歷史機遇,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局面。

  全文如下:

  2008 年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選舉已經落下帷幕。馬英九大勝、兩個“公投”均被否決的結果,早在預料之中。但預料成為現實,仍然令人欣慰。這表明,臺灣島內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海峽兩岸關係將因此進入一個重要的新階段,兩岸關係正面臨重大的歷史機遇。可以肯定,無論臺灣島內局勢還是海峽兩岸關係,未來的發展都存在不確定性,甚至可能出現新的曲折;但更可以肯定,新的一頁已經翻開,就決不會再回到過去。只要堅持努力,對於臺灣的未來,對於海峽兩岸的和平發展,都可以有很樂觀的期待。

  臺灣島內局勢的重大變化

  1月12日 臺灣民意機構選舉後,儘管有人強調選舉制度改變的影響,但真正重要的是,臺灣島內局勢發生重大變化及其影響已經顯露端倪。 3 月22日 的選舉結果,包括兩個“公投”均被否決的結果,則讓所有的人,無論喜歡與否,都清楚地看到,臺灣島內局勢確實發生了重大變化。而且,這一變化及其影響的廣度和深度,都將大大超過八年前發生的所謂的第一次政黨輪替。

  這一次選舉最值得重視的一個現象就是:1 月12日選舉民進黨慘敗後,謝陣營完全拋棄了關於“優質選舉”的承諾,也不再強調“和解共生”、“幸福經濟”的口號,而是再度操弄民進黨慣用的競選手段,對馬、蕭及他們的家人大肆“抹黑”、“抹紅”,造謠中傷,無所不用其極,與當年陳水扁的競選相比,除了沒有“兩顆子彈”,一切都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結果都無效,甚至比“ 112 ”敗得更甚。無論謝陣營、民進黨怎樣評估他們競選的得失,但他們的大敗清楚地顯示了,臺灣民眾從總體上已經變得理性,則是不爭的事實。

  2000年和 2004 年陳水扁兩次勝選,他的“奧步”固然是決定性因素,但當年民眾的非理性則是運用其“奧步”得逞的基礎。一句“肚子扁扁,也要選阿扁”,再清楚不過地反映了當時的非理性。儘管泡製這句口號者肯定“肚子鼓鼓”,卻確實把握了相當多人的非理性思維。現在,八年的現實已經讓臺灣民眾在總體上變得理性起來。陳水扁、民進黨執政八年,成了地地道道的“白卷先生”。不僅沒有任何政績,而且給臺灣的社會、經濟造成空前嚴重的負面影響,很可能還將繼續損害臺灣好多年!在這八年中,臺灣經濟發展停滯、社會和族群撕裂、道德敗壞沉淪,都源於陳水扁及其執政團隊的貪腐、獨裁。

  如果説, 2004 年陳水扁還能以其一貫的伎倆和“兩顆子彈”,通過煽動不少人的非理性情緒,而僥倖勝選,那麼今年則無論“一週一利多”,還是“入聯公投”;無論“特別費官司”、“綠卡事件”,還是抹紅對手將“兩岸共同市場”,歪曲為“一中市場”,都再也不能為民進黨贏得四年了。因為臺灣民眾已經在總體上變非理性為理性了。由於痛苦的八年、失去的八年,在臺灣已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政治清廉、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兩岸和平,對於自己、家庭,乃至整個臺灣的今天和未來,才是真正重要的。這就是臺灣民眾總體變得理性的表現,不僅對這一次的選舉産生了決定性影響,而且還將對臺灣的各方面都産生同樣的影響。

  八年來,實際上20 世紀八十年代後期以來,臺灣就一直處於激烈、頻繁的變化之中。從對臺灣和臺灣民眾的影響來看,這些變化有的是積極的,有的則是消極的。一段時間裏,非理性情緒佔據了主導地位,是最為消極的變化。但是,物極必反,回歸理性是歷史的必然。對此視而不見、逆勢而動,甚至企圖操弄民意,雖可能得逞于一時,但最終必敗無疑。謝陣營和整個民進黨,這一次就這樣無可避免地陷入了敗局。無論對於再度成為在野黨的民進黨,還是重新執政的國民黨,能否認識并牢記這一教訓,都是極其重要的。

  海峽兩岸關係將進入重要的新階段

  20 世紀八十年代後期以來,特別是過去八年以來,海峽兩岸關係一直處於兩個前途的較量之中。一方面,海峽兩岸經貿往來、人員交流持續、大幅度地發展,已經達到很大規模,在成為兩岸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的同時,也將兩岸緊密地聯繫起來,已是欲分不能;另一方面,“臺獨”勢力從來就沒有停止其分裂活動,尤其陳水扁執政以來,不斷挑起事端,製造臺海緊張局勢,加緊推進“法理臺獨”,一再向祖國大陸挑釁,導致兩岸關係長期陷入僵持局面,并且時有發生危機之虞,臺海和平受到嚴重威脅。二十年來,這兩方面一直交織在一起,都在發展,都相互制約,形成了海峽兩岸關係特有的複雜局面。3 月22日的選舉後,堅持“臺獨”立場的民進黨即將失去政權,而“入聯公投”遭到否決,更表明“臺獨”又一次被臺灣民眾唾棄。顯然,海峽兩岸關係將因此進入一個重要的新階段。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