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倪永傑:兩岸政治定位與一中框架芻議

2014-06-11 08:0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政治定位議題是牽動兩岸關係全局的重大、核心命題,也是兩岸關係中的一項系統工程。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正式提議兩岸雙方共同努力,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亟需鞏固深化的當前,兩岸雙方應積極創造條件,營造氣氛,發揮智慧,務實探討,儘早尋找到“合情合理”、為兩岸雙方普遍接受的兩岸政治定位方案,應是兩岸各方的共同期待。本文將對兩岸政治定位的基本內涵、基本路徑進行分析,並對一中框架及“合情合理安排”展開論述,在此基礎上提出兩岸政治定位的具體表述。

  一、兩岸政治定位基本內涵

  孔子強調“必也,正名乎”,意思是名分至關重要。兩岸雙方有了正確的名義才可能理順相互關係,確立彼此的權利、責任與義務,為雙方交往與關係提升設定基本的規範與準則,預留良性互動、持續發展空間。臺灣學者朱雲漢認為,“未來兩岸簽署和平協議,也一定會涉及兩岸政治定位,不可能不處理你是誰、我是誰,我們之間是什麼關係的這個根本問題,對這個問題要有根本的交待。”[1]未來兩岸關係的鞏固深化,必然面臨兩岸政治定位問題,兩岸雙方必須妥善處理,儘早作出合適安排,兩岸關係方有可能進一步鞏固深化。楊開煌提出:“所謂‘政治定位’,應該是指在政治上我們如何看待對方,或是把對方看成什麼 ,同時由此延伸出雙方在政治上的關係。”

  兩岸政治定位表面看是“名分”問題,實質是兩岸之間關係問題。兩岸政治定位需要就兩岸關係的本質與兩岸關係具體內涵作出回答,在梳理兩岸政治關係歷史脈絡的基礎上,就“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精準定位與“合情合理安排”,為未來兩岸政治關係的發展預留空間。

  兩岸政治定位涉及三方面的內涵。首先需要就兩岸關係的本質作出回答,是國內關係、特殊的國內關係?還是“特殊的國際關係”、甚至就是“國際關係”?探討兩岸政治定位無法回避這一兩岸關係的本質問題。其次,需要就兩岸雙方的身份、地位作出回答。從根本上回答“你是誰、我是誰,你我是什麼關係”?從根本上確定“你是什麼、我是什麼,我們作為整體又是什麼”等等問題。再次需要確定兩岸雙方彼此承擔何種責任、權利與義務。為此,兩岸雙方需要特別關注兩岸在國際場合“面對面”、“背靠背”(即面對第三方)情況下的兩岸政治互動的方式與途徑,需要特別關注兩岸共同的軍事安全需要,應對共同威脅,確保臺海兩岸和平與安全。

  兩岸雙方對於兩岸政治定位問題關心的重點各有不同。臺灣方面關心的核心問題有三個方面,包括:首先臺灣不能落入所謂被“矮化”、被“吞併”、被“統一”的陷阱,也不能失去所謂的臺灣“主體性”。其次大陸方面應“正視中華民國依然存在的事實”,否則就無法探討下去。再次如何定性臺灣當局,視之為“國家”、“政治實體”、政權機構?還是政治法人、政治團體或政治組織?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或者獨特的地方政府、類似港澳的“特別行政區”?臺灣方面特別需要大陸方面給予臺灣當局一個“合情合理”政治空間。而大陸方面關切的核心問題就是希望臺灣方面堅持一中原則,就一中框架表達更為清晰、明確的立場,承諾“共同承擔義務,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