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陳孔立:臺北高雄選舉評析

2003-06-25 10:00:00
來源:
字號
  臺北、高雄市長和議員的選舉已經結束,總的來説,並沒有出乎人們的意料,“北馬南謝”連任市長,這是我們早就預料到的。在最後幾天,臺灣出現有利於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的消息,有些人也跟著興奮起來,其實,地方選舉靠的是長期經營的“根基”,不是一兩天的“造勢"所能扭轉的。不過,從這次選舉可以説明不少問題,對今後臺灣政局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不妨逐一加以評析。
各政黨均勢未變
  
  國民黨保住臺北市長,民進黨保住高雄市長,這樣的選舉結果,可以説明以下基本現實:
  
  第一,“泛藍”、“泛綠”的實力對比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雙方均勢仍然存在。換句話説,雙方在爭奪中間選民方面,都沒有取得太大的進展。
  
  第二,在臺北市,民進黨出了李登輝加上陳水扁的兩張“總統牌",儘管他們一人一邊拉著李應元的雙手,也無法拉抬李應元登上市長的“寶座"。這説明在臺北市民面前,“總統牌"並沒有什麼影響力。第三,在高雄市,“泛藍"方面動用了連戰、宋楚瑜兩位“黨主席"為黃俊英站臺,也無法扭轉劣勢的局面,不過,“泛藍"的整合已經使雙方選票的差距拉近了。這説明整合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第四,在臺北市,國民黨還有一定優勢,原來一些有多數人支援民進黨的選區,現在卻轉為支援國民黨的候選人。不過這並不表明多數市民支援國民黨,只是因為國民黨動用的是“上駟",是“強棒",又是現任的市長,所以佔了上風,爭取到不少中間選民。至於宋楚瑜的“下跪效應"是否起作用,明眼人一看便知,馬英九是不需要他人來“錦上添花"的。如果換一個候選人,就很難勝選了。可以説,目前國民黨或親民黨除了馬英九以外,幾乎提不出第二個人,而民進黨可以提出的人選卻比他們多,這次出場的李應元還不是他們的“上駟",人們不能不看到這一點。第五,在高雄市,民進黨還有優勢,謝長廷仗著現任的優勢,又有陳水扁不斷地南下為他“護航”,多方“造勢”,煽旺了“人氣”,爭取到一部分中間選票。但是,謝長廷贏得並不輕鬆,可以説是一次“險勝”。他的對手黃俊英是高雄本地人,而國民黨在高雄也有一定的基礎,所以能夠獲得相當多的選票。不過,黃俊英並不是“泛藍陣營”中最強的選手,但已經給謝長廷造成不小的威脅。民進黨在取勝的同時,不能不看到自己的弱點。
  
  至於兩市議員的選舉,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對兩市當局的行政運作也不會發生太大的麻煩。有人説,民進黨已經成為高雄市議會第一大黨,這實際上沒有多大意義,只不過是自我安慰而已。
  
  總之,這次選舉的結果並沒有引起臺灣政治力量對比的重大變化,對臺灣政局也不會有重大的影響,“泛藍”、“泛綠”之間的爭奪仍然要持續下去,誰能爭取到更多的中間選民,則是他們“較勁”成敗的關鍵。
  這次選舉也給雙方提出警告,它警告“泛藍陣營”:如果不加強整合,一致對“綠”,連高雄市長都選不上,何況“總統’?這次選舉對於是真心整合,還是假意整合是一個考驗。不但在國親兩黨之間,即使在國民黨內部都存在分歧,能否儘快解決,對2004年選舉關係極大。它也警告民進黨:選舉的得票率不高,不單純是候選人因素,誰能排除對民進黨“執政”不滿的因素呢?如果臺灣經濟繼續低迷,2004年還能“篤定”連任嗎? 

  算不上2004年前哨戰
  
  有些臺灣媒體和海外媒體把這次選舉説成是2004年“總統”選舉的前哨戰,我認為事實已經證明並非如此。如果北、高兩市國民黨全勝,或民進黨全勝,則對2004年選舉有重大影響,才可以算“前哨戰”。如果國民黨全勝,對“泛藍”的整合就有了主導權,親民黨很難與它相爭,或者全部由國民黨組成“正副配”,或者“國正親副”,就不可能出現“親正國副”,即“宋配”的情況。這樣就簡單了,可以立即為2004年選舉定調,不過,這是親民黨最不願意看到的結局。
  
  如果民進黨全勝,它對2004年取勝的把握更大了。如果這次國民黨的頭號王牌失利,那它只能乖乖地舉手投降,至少要再“臥薪嘗膽”4年,才有力量出來較量。
  
  可是,現在雙方打了一個平手,2004年鹿死誰手還很難説,怎麼能説是“前哨戰”呢?2004年選戰並沒有提前到現在進行,但準備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估計選後不久,雙方就會著手部署。民進黨已經準備在10日提出“順利邁向2004年總統連任之路”的政黨計劃,國民黨和親民黨也傳出選後“連宋會”的資訊,這説明這次選舉儘管算不上“前哨戰”,但卻吹響了促使各政黨立即著手準備2004年選戰的號角,新一輪的選戰即將啟動! 

  不代表“藍綠"對決
  
  有的海外媒體認為這次選舉等於給陳水扁當局投信任票,這種説法過於簡單化。
  現在還沒有到投信任票的時候,陳水扁上臺才2年多,儘管經濟上存在不少問題,但臺灣民眾還沒有到了“不能繼續生活下去了”的狀態,還不急於更換“執政”當局,不想把剛剛“選下去”的國民黨,立即就“選回來”。他們相當寬容,也相當成熟,願意給“執政者”以時間。臺北市選了國民黨的馬英九,是不是説明給陳水扁投了不信任票?如果説是,那怎麼解釋高雄的選舉結果,可以説是投了信任票嗎?如果説是,那麼結果究竟是信任還是不信任呢?不要忘了這只是“地方選舉”,固然支援“泛藍”或“泛綠”的選民,有其鮮明的立場,但多數中間選民則關心切身利益,他們關心的只是地方事務,誰可能為本地做更多好事,就選誰。所以,不能把這次選舉看成是“藍綠對決”,因為地方選舉沒有這樣的功能,臺灣社會政治也還沒有到需要立即“對決”的時候。不要高估了這次選舉的政治意義。 

  馬英九何去何從
  
  馬英九高票當選之後,許多媒體追問他是否要參選“總統”,他只能回答説,他只想到選市長,選上了要當4年,選“總統”的事是國民黨中央決定的。
  
  國民黨內有人認為馬英九已經成為國民黨選舉的第一人,下屆“總統”不能不考慮他;國民黨秘書長則低調地回應,認為“這是大家的聯想”;有人問謝長廷,這次選舉是否“邁向總統府”,謝答:要問馬英九;民進黨的秘書長張俊雄則認為馬英九可以考慮2008年參選,2004年則要“戒急用忍”;原新黨“立委”賴仁葆認為提出馬英九選“總統”,“言之過早”;親民黨秘書長鐘榮吉則説“要問民眾期待什麼?”可見人們多有保留。
  
  不過,一時間,臺灣媒體圍繞著馬英九是否“更上一層樓”參選2004年“總統”,又炒熱了話題,估計還要再炒下去,直至國民黨正式提名為止。的確,論“人氣”,馬英九是當今國民黨內人氣最旺的一位政治人物,已經是當今“政治之星”。可是民進黨的張俊雄卻説他是“明日的政治之星”,要他“戒急用忍”,不難看出張俊雄代表的是民進黨的心態:他們怕馬英九齣來與陳水扁競選!否則,提誰當候選人,是人家國民黨的家務事,你作為外人,著什麼急?擔什麼心?不過,民進黨能把馬英九看成是最可怕的對手,説明他們早有準備,而面對選戰,做最壞的準備當然是必要的。有人説,馬英九是國民黨的“財富”,有人説,馬英九是國民黨的“活棋”。我看,在選“總統”方面,馬英九可能成為國民黨的“負擔”。因為在連、宋之外,加入馬英九,成了“三雄鼎立”,這就可能出現“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尷尬局面。現在有人要他出來競選,他們沒有考慮到國民黨的“倫理”,提出馬英九,要把連戰放在什麼地方?要他提前“退位”嗎?他們也沒有考慮到親民黨的企圖,提出馬英九,要把宋楚瑜擺在什麼地方?宋楚瑜絕不甘心當“老二”,國民黨也不甘心把“老大”的位置讓給別人。這中間的問題十分複雜,不是局外人所能弄清的。還是馬英九聰明,把這件棘手的事留給國民黨中央去處理。 

  對兩岸關係沒太大影響
 
  應當説,這次只是地方選舉,對兩岸關係不會有太大影響。如果國民黨全勝,或民進黨全勝就會出現新的形勢,那就可能對兩岸關係有較大的影響。現在基本情況沒有改變,影響也就不大了。至於把這次選舉看成是“統獨對決”,那更是“離題”了。
  不過,現在當選的兩位市長都曾經表示要加強與大陸的關係,臺北市長表示要與上海市開展城市交流,高雄市長對與廈門的交流也表現出積極的態度。這都是發展兩岸關係的積極因素。
 
  特別應當提出的是,高雄市長謝長廷早在2000年6月就正式邀請當時廈門市長朱亞衍訪問高雄,並表示有意用高雄市長的名義訪問廈門。7月初,朱市長髮出傳真函邀請謝長廷市長訪問廈門。後來因為臺灣當局的阻撓,沒有成行。這件事,廈門人民一定都還記得。2001年我訪問高雄時,問過謝市長是否還有訪問廈門的打算,他説,要看選舉的情況。他所説的選舉,就是這次高雄市長的選舉。現在選舉已經結束,謝市長第二天就上班了,不知道他把與廈門的城市交流擺在什麼日程上?江澤民主席在十六大報告中指出:“我們願與臺灣各黨派和各界人士就發展兩岸關係、推進和平統一交換意見。”我們的門是大開著的。我希望廈門與高雄能在城市交流上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這對兩市人民都有利,對兩岸關係的發展也有利。

  來源:海峽評論
[責任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