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正在成為美國進攻中國的“武器”
2022-04-20 13:5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段時間以來,中美圍繞俄烏衝突展開了新一輪的攻防。美國逼迫中國表態譴責俄羅斯,以達到離間中俄,實現對中俄各個擊破的目標。中國當然知道美國的詭計,堅持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希望俄烏儘快實現和平。但是,美國已經帶領西方啟動了史上最嚴厲制裁,沒有中國的配合,就會功虧一簣。於是,美國從國會到政府,從總統到議員,掀起一股攻擊、威脅中國的高潮。而一向充當美國棋子的民進黨當局,正在淪為美國攻擊中國的武器。
臺灣一直是美國圍堵中國的一顆棋子。棋子與武器都操之於人,但是,兩者卻有著本質的不同。棋子更多的是用來要挾、威脅,有如“人質”一般。而武器,是用來打仗的,具有更強的攻擊性、對抗性、直接性。在中美競爭中,臺灣由棋子而淪為武器,是隨著中美關係的變化而發展的。冷戰時期,臺灣只是美國第一島鏈的一環,在大陸尚不具備渡海作戰能力的條件下,可以埋頭經濟建設。即使後來李登輝“特殊兩國論”在兩岸掀起巨浪,美國也只要出動航母編隊就能鎮住場子。“911”後,美國甚至把叫囂“兩國論”的陳水扁定義為“麻煩製造者”。這幾十年間,臺灣仿佛是美國大棋盤上一隻看門狗一樣,偶爾叫喚一聲就被主子呵斥回去。
然而,隨著中國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包括軍事力量在內的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美國突然發現,東亞的力量天平正在不斷地向中國傾斜,中國已經具備了阻斷美國武裝干涉的能力。在中國的“東風快遞”面前,美國航母編隊在西太平洋耀武揚威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美國驚愕地認識到,只有遏制中國才能保住霸權地位。美國迅速調整國家戰略,把中國作為首要戰略競爭對手。美國當了幾十年的世界霸主,整人手段當然是一套一套的。但是,美國挑起“南海仲裁案”,東盟各國不為所動,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美國以“航行自由”為名,不斷派軍艦到中國島礁周邊生事,卻成為中國練兵布陣的好機會。美國搞美日印澳“印太戰略”,搞美英澳“AUKUS”,搞“五眼聯盟”,美國從阿富汗撤兵軍力東移,更是告訴世界,美國已無力維持在西太平洋的優勢。玩了一圈,美國感到最能捏到中國痛處的,還是臺灣問題。攻,可以用臺灣問題挑釁中國。守,可以通過阻止中國統一來維護在西太平洋的存在。只要兩岸沒有統一併且控制好臺灣“執政”的民進黨,美國就能在對中國的競爭中掌握主動,甚至維持競爭優勢。所以,在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中,臺灣不再是那只只需看好門的狗,而變成一件攻擊性很強的武器了。
從特朗普開始,美國就開始精心打造臺灣這件武器。美國國會制訂了“臺灣旅行法”等一系列法案,為提升美臺交往提供了法律基礎,通過美國行政部門履行這些法案,掏空了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把臺灣打扮的越來越像一個“國家”。推動臺灣問題“國際化”,支援臺灣參與國際組織,辯稱聯合國“2758”號決議沒有解決臺灣的地位問題,幫助臺灣提高國際能見度。拉西方國家在臺灣問題上站隊,鼓動歐洲議會及部分歐洲國家議會發表“挺臺”決議,鼓勵各國“反華”議員訪台,使臺灣問題複雜化。加大對臺“軍售”,不斷武裝臺灣,強化美臺軍事合作,要求臺灣打造“自主戰力”,準備與大陸打一場“不對稱戰爭”。可以説,美國是臺灣問題“國際化”的推動者、是臺灣大力發展軍備的鼓動者、是西方國家不斷“挺臺”的吹哨者。
美國打造臺灣這件武器的過程,也是用臺灣向中國大陸進攻的過程。特朗普與中國大陸打貿易戰的同時,不斷派高層級官員訪台,企圖逼中國就範,與中國大陸打晶片戰,拉臺積電赴美投資,切斷中國供應鏈。拜登拉幫結派圍堵中國,就搞一個“民主峰會”讓臺灣地區在國際社會亮相。俄烏衝突以來,美國看到了離間中俄的機會,逼中國大陸選邊,臺灣這件武器當然也必須用上。拜登派“特使”訪台,傳達美國對臺灣的“堅定支援”,美國國會跨黨派議員團竄訪台灣稱臺灣為“國家”,甚至傳出美國眾議院議長將訪台。武器化了的臺灣,美國使用頻率更高、力度更大,有窮兇極惡的樣子。美國不斷用臺灣問題挑釁中國,衝擊中國大陸的底線,中國大陸當然要堅決反擊。大陸艦機繞臺已成常態,大陸宣佈沒有所謂的“海峽中線”,臺灣西南空域至巴士海峽成為大陸艦機前出太平洋通道,臺灣籠罩在“兵兇戰危”之中。
其實,美國把臺灣武器化,是美國在臺灣問題上“技窮”的表現。美國及其盟友在西太平洋已經沒有了對中國大陸的壓倒性軍力優勢,貿易戰科技戰也只會讓中國大陸越戰越勇,借俄烏衝突分化中俄各個擊破更難達成。用臺灣問題敲打中國大陸,疼的肯定是臺灣。臺灣有人説,美國正用臺灣問題引誘大陸冒進,進爾把大陸拖跨。
呵呵,你想多了,在西太平洋已經沒有人能阻止中國決定要做的事,何況,這是中國的統一大業。(台灣網特約作者:且十)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