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秋我的節】“工廠月餅”該向“私房月餅”學什麼?
又是一年中秋到,但月餅似乎悄然改變了它原本“甜膩”“厚重”的刻板形象,成為新一代網紅食品。走上網紅之路隨即給整個市場帶來可觀的收益,2017年月餅市場的銷售額超過百億元,而要買上一塊網紅月餅,你可能要排上兩三個小時的隊。(9月21日《法制日報》)
關於“私房月餅”的話題最為火熱。監管部門認為“私房月餅”存在安全隱患,新聞媒體認為“私房月餅”存在衛生問題。關於“儘量別購買朋友圈月餅”的文章也是鋪天蓋地。
然而,為何消費者還是把有關提醒的好心當成了驢肝肺?是消費者太任性了嗎?可以説,誰都想維護自己的舌尖安全。那麼為何還是讓“私房月餅”在與“工廠月餅”的戰鬥中佔據了上風?
有一個事實,需要我們真誠面對:一邊是“工廠月餅”的火熱促銷,托關係找熟人,苦苦哀求大家購買,有的“工廠月餅”專門聘請了大批銷售人員,在朋友圈,在現實生活中推銷,結果還是不太受歡迎。一邊是“私房月餅”的火爆銷售場景,有的網紅月餅甚至賣斷了貨,需要等候幾個小時排隊搶購。
筆者在中秋前夕,就遭受了人情月餅的轟炸,各路朋友,各路鄰居,熟悉的,不熟悉的,都找到府來。希望我能夠購買一些他們推銷的月餅,禮盒是相當精美。這些“送到府來的月餅”,都是“工廠月餅”,真還沒見誰來推銷“私房月餅”的。可是,我還是不情願為了面子,購買他們的“工廠月餅”。
儘管説,“私房月餅”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可是消費者還是那麼喜歡“私房月餅”。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我們不得不説的是,“工廠月餅”和“私房月餅”的戰鬥,其實是口味的戰鬥,是價格的戰鬥,是親民的戰鬥。
“工廠月餅”固守著傳統,無論是外形還是口味,無論是花樣還是色彩,都沒有優勢,而且“工廠月餅”受到了所謂“月餅標準”的禁錮。比如對於“五仁月餅”在餡料上就有比較強硬的規定,這樣的月餅沒有實現口味的翻新,還是陳舊的口味,市場自然不歡迎。而且“工廠月餅”一味走高端路線,動不動就是幾十元,幾百元,甚至是上千元,價格不親民。再加之太重視包裝了,有點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意味。
而“私房月餅”就自由多了,“私房月餅”的口味,是經營者不斷自我摸索和不斷改進的結果,餡料的選擇更加自由,他們做的不是月餅標準的“規定動作”,而是“自由發揮”。而且包裝更加簡單,一張白紙,一個袋子就完成了。可想而知,“私房月餅”火熱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台灣網網友:郭元鵬)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