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頻頻“媚日”意欲何為?
8月22日,臺灣蔡英文當局“駐日代表”謝長廷在網路上發文表示,臺灣內部的“中國政黨”不斷擴大臺日的矛盾對立:國民黨臺南市黨部主導設置“慰安婦”銅像,謝長廷聲稱臺灣設“慰安婦”銅像破壞“臺日關係”,指責國民黨此舉不斷造成“臺日矛盾對立”。
8月23日開始,臺灣中南部地區連遭暴雨侵襲,嘉義等地水淹嚴重,急需臺當局救助,但蔡英文直到25日災區水淹第三天,才坐在“雲豹”裝甲車南下到嘉義 “勘災”。而今年7月7日,日本遭到暴雨襲擊,蔡英文當天就在推特上以全日文PO慰問,表示願意提供包括派出救援隊等日本需要的支援,還指令外事部門向日本捐款3000萬日元。另外,蔡當局明知日本的衝之鳥是礁而不是島,卻聲稱對衝之鳥是礁是島不持法定立場。
2017年4月16日,時任臺南市長的賴清德發現日本工程師八田與一在臺南的銅像被電鋸“斷頭”,便立即向日本方面彙報。臺灣“立法院長”蘇嘉全訪日時,鼓吹“臺日關係如夫妻”。並且,透過修改臺灣歷史教科書,美化日本當年殖民統治臺灣的歷史,全然不提日本在臺灣的屠殺、掠奪、歧視暴行。凡此種種,舉不勝舉。
民進黨如此頻頻“媚日”,當然不是“吃飽了撐著沒事幹”,為“媚日”而“媚日”,而是具有特定的政治意圖。
妄圖討好更多的日本民眾,爭取助力。日本曾經殖民統治臺灣長達50年,不僅侵佔和掠奪臺灣大量的資源及財富,而且利用臺灣的許多青年人和臺灣“這艘不沉的航空母艦”作為基地和跳板,實行擴大政策,發動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如今,日本對當年殖民統治臺灣獲得的好處還唸唸不忘,還存有覬覦、插手、利用臺灣事務之心。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經派其胞弟岸信夫、眾議員萩生田光一訪台,要求臺灣鬆綁日本食品入臺的嚴格限制。民進黨堅持實行一系列“媚日”動作,就是要討得日本歡心,爭取日本從上到下對民進黨的理解、認同和支援,既支援民進黨當局施政,提升“臺日關係”;也支援民進黨要角去日本參訪,給予其希望的一些禮遇,以“出口轉內銷”,轉化為民進黨的助力。
妄圖迎合某些人“日本情結”心理,爭取支援。由於日本曾經長期殖民統治臺灣,以及臺灣當局部分政客、名嘴對大陸的醜化、抹黑乃至妖魔化宣傳誤導,臺灣從上到下都人存有“親日”、“媚日”的“日本情結”,出現“親日”、“媚日”現象,部分青少年群體中充斥著對日本漫畫、日劇、日本流行音樂的追逐,有些人熱衷於購買日本流行服飾、生活用品、講日本流行俚語,以自己的言談舉止更像日本人為榮。臺灣的日本痕跡隨處可見,如散落在臺灣各地的日本建築,會講日語的老人,還有“化粧室”(衛生間)、“幼稚園”(幼兒園)、“歐巴桑”(老太太)、“歐吉桑”(老先生)等日式習慣語。儘管“臺日”之間存在釣魚島、“慰安婦”、衝之鳥礁漁權等爭議,但臺灣民間對日本依然高度友善。根據相關民調結果,臺灣民眾對日本的情感十分曖昧,感到親近的比例十分高。這在民進黨看來,要“打江山”、“坐江山”,甚至圖謀“長期執政”,就很必要籠絡這批人的人心。民進黨持續“媚日”,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迎合這部分人的“親日”、“媚日”的“日本情結”心理,道出他們的心聲,爭取他們更多的信任和支援。
妄圖製造更多的“人造獨”,爭取支撐。民進黨擁有“臺獨黨綱”,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實行“政治‘反中’、法理‘拆中’、文化‘去中’、經濟‘離中’、戰略‘制中’的政策,數典忘祖,挾洋自重,採取“倚美媚日抗陸”的策略,妄圖“以武拒統”、“以武促獨”。蔡英文明知只有“人造獨”,沒有“天然獨”,卻睜眼説瞎話,説什麼年輕世代是“天然獨”,目的是誤導臺灣民眾認同和支援“臺獨”,打擊和削弱“反獨促統”力量。民進黨是“臺獨政黨”,自然希望“人造獨”越多越好。頻繁採取“媚日”動作,扭曲歷史事實,顛倒黑白,混淆視聽,妄圖誤導臺灣民眾只知道日本殖民統治臺灣為自身利益需要所取得的一些成績,不知道日本殖民統治臺灣所犯下的屠殺臺灣民眾、掠奪臺灣財富、歧視臺灣民眾等滔天罪行,淡化大陸對臺灣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性,以及稀釋對大陸推出“31條”等一系列惠臺政策措施的認知,增強他們對日本的好感,降低他們對大陸的好感,誘導更多的臺灣民眾對“臺獨”産生幻想,成為“人造獨”,從而向“臺獨政黨”——民進黨提供更強的支撐。(台灣網網友:張良驊)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