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之心是和諧醫患關係的催化劑
最近一位寧波姑娘小伊分享了自己在國外就醫的經歷,刷爆朋友圈。小伊在美國讀書時膽囊結石發作,疼痛難忍的她來到醫院後,卻被告知要等四個月才能做手術,並需要支付高昂的醫療費用,疼到崩潰的小伊選擇坐飛機回國,結果半個小時就做好了手術,醫療費用不到美國的六分之一。此前有媒體採訪了十多位在華生活的外國朋友,在他們的眼裏,備受爭議的國內醫療環境,卻是另外一番光景,他們中的很多人覺得中國患者真的很幸福。(5月21日 人民網)
外國的月亮不比中國圓,中國患者的幸福感不比外國少。近百年中國社會發展的暫時落後,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遭受重大挫傷,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一些人喪失了自信,甚至有部分人把只適用於特定西方國家的做法視為絕對真理,並在這一套所謂的“科學體系”的指導之下,無視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積澱和當代中國生機勃勃的發展現實,脫離中國國情對中國社會和文化妄加評論。
由於近代以來我們的文化不自信和不自覺,致使有些人在他國標準之下不斷地批評中國幾千年的醫學成就,甚至以“不科學”的結論質疑中國傳統醫學發展的合法性和正當性,這是值得我們反思的社會和文化現象。事實上,中醫、蒙醫、藏醫、阿拉伯醫學、西醫等不同的醫學形態,都有各自的價值和角度,這些不同的醫學形態之間應該敞開胸懷、放下唯我獨尊的高傲,真正做到海納百川,看到和學習不同醫學形態的優點,從而實現不同醫學形態的良性互動,這才是人類醫學的發展之路。
醫者仁心,自古已然,當今亦如是。中國人口數量大,縱然醫療環境還不夠完美,但請不要忘了醫生的辛勤付出。外科醫生為鍛鍊手術時手指的靈活性,兩年多來堅持用棉簽吃飯;哈爾濱醫生“抱式麻醉”為百歲老人做手術,溫暖了無數人;江蘇醫生為保護患者不受傷害,跪地手術兩小時;通宵作戰六台高強度手術,依靠在手術室冰冷的墻上和衣而睡;浙江某醫院女醫生挺著六個月的大肚子連做兩台手術,最終累倒在手術室外;心臟手術醫師為安撫兩歲小女孩術前恐懼情緒,抱著她看卡通視頻。平凡之中見偉大,他們不是超級英雄,只是最平凡崗位上最普通的醫生,但他們都在傾盡全力挽救每個鮮活的生命。請摒棄對國內醫生的誤解,真誠地對他們説一聲:對不起,謝謝你!
醫生感恩患者的信任,患者感恩醫生的奉獻,感恩之心是促進醫患關係最好的催化劑。白衣天使處處可見,暖男醫生默默無聞,溫情故事比比皆是,他們靜悄悄地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社會上應多傳遞一些醫患關係正能量,醫生多一分悲憫之心,患者多一分感恩之心,醫患雙方多一分尊重、理解、信任、關愛和包容,醫者有德,患者有心,就是維護和諧醫患關係的良方。(台灣網網友:曉杉)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