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汶川震區災後十年巨變靠的是什麼?

2018年05月10日 15:16:00來源:台灣網

  十年,似乎很短,以至於我們感到2008年那個難忘的5月那所有的淚水和感動,此刻還在我們心頭回蕩;十年,又似乎很長,以至於那些在十年前親歷震災的記者,在2018年5月重訪此地時,為震區這十年的滄桑巨變驚嘆不已。(5月8日《新京報》)

  今年是汶川地震十週年。有人説,時間是最好的療傷藥,十年時間,在地震災難中倖存下來的高齡老人,很多已經過世,當時的中年人,也已步入老年行列,兒童也都已經考入大學或者走上社會參加了工作,那個當時只有3歲的“敬禮娃娃”郞錚也已經長成翩翩少年。十年的時間過去,災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不是用時間來稱量,而是以當地人民群眾的生活水準提高來稱量的。

  據四川官方公佈的資訊,災區十年建設,各項經濟指標都是地震前的3倍以上,震區經濟在黨和國家,以及全國其他幫扶單位和全國人民群眾的關心支援下,不管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旅遊開發、當地人的精神面貌,都有了質的飛躍,這些成績的取得既有黨和國家的政策支撐,兄弟省份與單位的幫助分不開,也與災區的人民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分不開,但最主要的,還是靠的那份精神,那份全國人民同心同德、砥礪前行的抗震精神。

  黨和國家的關心與支援是災區浴火重生的最直接因素。“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災區人民受到地震引發的災難的時候,強大的黨和國家引導全國各族人民攜起手來,共同為災區人民送去溫暖,為災區群眾重建家園。沒有黨的堅強領導,沒有強大的祖國,災區人民就不可能在災後十年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災後重建效果就不可能達到如今的程度。據官方統計,中央財政撥款和全國和全世界的援建資金上萬億元,如此龐大的資金量,沒有國家的統籌協調和積極撥付,就不可能在最快最短的時間內到位,災區群眾就無法在短期內重新恢復生産生活,重新走上發展的快車道。

  兄弟省份和全社會的幫助是災區持續向好的不懈動力。“一雙筷子喲,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喲,牢牢抱成團”。災後重建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要求,全國每一個經濟發達省份,對口援建災區的一個受災縣,通過對口援建,將有限的資金統籌利用起來,使之達到效益最大化。山東省對口援建的北川縣,根據要求重新選址,在新址上新建了一座北川縣城,不但建設得更好,面積也是原來縣城的三倍以上。其他經濟發達省份,也各自為對口援建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強大的人才和財力支撐,使受災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較快恢復。同時全國和全世界的各項捐款,也為災區的重建和發展提供資金保證,才使得災區在災後十年能夠有如此巨大的變化。

  災區人民奮發向上的精神是災區發生巨變的內在力量。“再苦再難也要堅強,只為那些期待的眼神”。災區倖存下來的人民群眾,在經歷失去親人的陣痛之後,在地方黨委及政府的帶領下,毅然決然地投入到災後重建之中,不為別的,就為了全國和全世界人民對災區人民的滿懷期待,期待災區人民能夠“挺住”,能夠挺過地震帶來的災難,能夠重新“雄起”。災區人民也沒有辜負大家的期待,在黨的領導下,在國家和其他社會力量的支援下,發揮偉大的抗震精神,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用自己的雙手重新建設自己的家園,開拓出了一條全新的重建之路,使自己的家鄉,在災後十年內發生了巨大變化,而且變得更加美好。

  災後十年,抹不掉的悲痛已成過去,災區人民已經把悲痛轉化成了重建的力量,在黨和國家的密切關注下,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全國和全世界人民的祝福下,加快重建步伐,短短十年就取得了巨變。十年巨變靠的是什麼?是黨的堅強領導和國家的強大支援。沒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家,災區人民就很難取得如此成就,因此,災區人民應當在黨的領導下,奮發圖強,砥礪奮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出自己應有的力量。(台灣網網友:圖八木)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