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代客祭祀”成生意,還要“清明假期”幹啥?

2018年04月03日 14:21:00來源:台灣網

  清明節是我國祭祀先祖、緬懷先烈的傳統節日。因為有需求,近年來代客祭祀也營運而生。一杯茶、一對燭、一盤果、一封信,收費100元,這樣的代客祭祀方式你接受嗎?4月1日,記者走訪發現,重慶有陵園推出了這樣的“基礎套餐”。(4月2日《澎湃新聞》)

  從積極方面來看,“代客祭祀”生意出現,是觀念變革的一種呈現方式,不是所有的思念都需要“親自到場”了,不是所有的懷想都需要“面對墳包”了。只要心在,寄託就在。新的時代,理應接受新的祭奠方式。

  可是,在“代客祭祀”現象裏,也不能只是看到觀念更新,還應該看到背後的社會問題。

  清明節在以往是沒有放假一説的。後來隨著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取消了一個“七天黃金周”,將這個放假利好分配到了傳統節日裏 ,清明節也就從半天假期到了一天假期,又到了現在調整假期之後的三天連在一起的假期。主要目的是十分明確的,就是倡導思親文化。

  有了三天連在一起的清明假期,為何還是出現了“代客祭祀”的火爆?按説,時間有了人們可以更加從容去祭奠親人了,為何還是花錢雇人掃墓?這背後是有原因的。

  雖然有了祭奠親人的清明假期,可是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這個福利。一些私營企業,會以加班加點的名義,會以大局為重的名義,不放這樣的假期。雖然説,加班是支付了報酬的,但是也無情剝奪了職工祭奠親人的權利。

  除了一部分企業讓清明假期形同虛設之外,更大因素是:即使有了清明假期,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時間“到親人墳包前去看看”。目前是一個人口流動很大的時代,大量人口背井離鄉了,有的還在距離家鄉很遙遠的地方。表面上看三天假期很寬鬆,而實際上回到家鄉三天時間也是風塵僕僕。這需要假期制度更加人性化,對於異地他鄉人群來説,能否實現“假期自由組合”?比如可以允許他們從其他雙休日裏再“移植”兩天時間。

  更該關注的一個現象還有,清明假期,很多人用到了旅遊上。這個時候正是踏青好時節,有的市民獲得了假期之後,首先想的不是祭奠親人,而是想著遊山玩水,把時間規劃到旅遊的行程上。這其實也是一種尷尬現象。

  “代客祭祀”這種方式我們需要理智接受,但是其背後的社會問題,卻不能視而不見。畢竟,有些事情還是親力親為的好。“代客祭祀”從某種意義上來説,也是“清明文化”、“思親文化”、“清明假日”的尷尬。(台灣網網友:郭元鵬)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