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男子發資訊洩露行蹤是一次安全提醒

2017年11月28日 21:16:16來源:台灣網

  10月14日清晨5點,公主嶺市十屋鎮派出所接到報警稱,轄區居民劉梅(化名)在家中被人搶劫,事關重大,十屋鎮派出所所長孫新宇迅速帶領民警出動趕赴現場,並第一時間聯繫了公主嶺市公安局刑警大隊。專案組經過初步偵查獲悉,受害人劉梅的丈夫在案發前一天晚上臨時去玻璃城子鎮幫親屬去打苞米,當晚10點把自己出門這件事發到了微信朋友圈裏。經訊問,任某交代,他在朋友圈得知劉某丈夫外出,便産生了搶劫謀財的想法,最終鋌而走險。(11月2日《新文化報》)

  沒想到發在朋友圈裏的一條資訊,竟然帶來這樣的結果,實在令人意外,這無疑是一個深刻的教訓,也是一次沉重的警示,給每個人敲響了安全警鐘。

  隨著微信等社交工具的普及,發朋友圈成為很多人的最愛,不管身在何處,不管遇見什麼事情,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發送到朋友圈,朋友圈成為展現自己生活軌跡的地盤,開心的,悲傷的,甚至吃飯睡覺這些細小的事情都會出現在朋友圈裏,很多時候,通過朋友圈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基本情況,可以了解一個人的喜好,可以窺探出一個人的生活規律和痕跡,這種現象也給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提供著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機會。

  一些人正是從朋友圈掌握到了一些人的基本情況和活動規律等資訊,繼而制定犯罪計劃,實施犯罪,這起案件就是這樣,丈夫出門前的一條資訊,讓犯罪嫌疑人看到了“可乘之機”,繼而實施入室搶劫,這種結果不僅值得警示,更需要反思。

  朋友圈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地方,但是對於朋友圈中的“朋友”來説,朋友圈卻是一個相對開放的空間,只要添加了好友,很多時候,都可以從朋友圈中掌握一些人的資訊。而一些人在發送消息時,往往對朋友圈中的“朋友”不設防,沒有採取分組或者遮罩措施,這就導致一些資訊每個人都可以看到,這就無形中擴大著自己的隱私,給心懷鬼胎的人提供著可乘之機。

  要知道,朋友圈中的人並非都是朋友,很多時候,也有一些不法分子潛伏其中,這就需要每個人在發佈資訊時,多一點謹慎,多一點安全意識,不要發佈涉及家庭住址,家庭成員等個人隱私的資訊,不要公佈自己的行程和活動軌跡,如果實在有需要,完全可以採取分組可見等技術手段,有針對性地開放資訊,這樣也是對自己的最好保護。(台灣網網友:朱雀丹心)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