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實現民族復興,年輕人大有可為

2017年10月12日 14:11:25來源:台灣網

  《我的戰爭》改編自巴金的小説《團圓》,講述了抗美援朝4大戰役時期,一群平凡又偉大的年輕人為了保衛國家毅然決然遠赴他鄉,在殘酷的戰場上所發生的那些關於愛情、友情、親情的傳奇故事。觀看後深感:實現民族復興,年輕人大有可為。

  “青年興則民族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不論是狼牙山五壯士、“八女投江”、趙一曼等為民族救亡,捨身忘死,為國捐軀的抗日英雄,還是《我的戰爭》中的孫北川、孟三夏等這群在殘酷艱辛的戰火歲月裏的平淡而不平凡小人物,不論是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這群為開眼看世界背井離鄉、遠赴西洋求學的有志青年,還是王進喜、焦裕祿、楊根思等這群為國家犧牲小我、艱苦奮鬥的青年楷模,這些時代的年輕人都是民族興旺不容忽視的希望和力量。

  實現民族復興,當代年輕人大有可為。對於當代年輕人好像總是消極評價佔上風,他們被貼滿了“冷漠麻木”、“拜金主義”、“焦慮膚淺”、“被直播、網遊、外賣毀掉”等負面標簽,總是“被垮掉”、“被無能”。其實,“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現代年輕人一點也不比以前時代的年輕人差,只是時代不同,戰爭時期涌現出的是《我的戰爭》中那樣的年輕人,而現在的時代則呼喚更加開放,多元、創新、個性的年輕人,需要“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習近平也對當代年輕人給予殷切期望,“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當代年輕人正是順應時代,必將大有可為。

  實現民族復興,當代年輕人大有可為。可能有年輕人認為這麼“高大上”的事情,是“大人”、“領導”操心的事情,離我們太遠,我們真的能有所作為嗎?其實我們能做的很多,正如習近平所説,“大家投身到偉大事業中來,在新時代‘兩個一百年’中無私奉獻,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做出的貢獻也一定不會比其他任何崗位上做出的貢獻小,同樣光榮、偉大。”“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社會主義事業也是由無數人一點一滴的付出累積的,年輕人立足崗位,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大有作為。

  實現民族復興,當代年輕人大有可為。消防戰士的“最美逆行”,小學生的原地立定敬禮,12歲男孩的托舉被卡女童後回家照常寫作業,大學生村官的紮根基礎、奉獻農村,邊防戰士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這些充滿正能量的“年輕力”就是當代年輕人的作為;熱血青年發出“此生不悔入華夏”誓言,死忠粉為祖國的瘋狂打call,傲嬌少年的嘴上“無比嫌棄”、內心卻被“厲害了,我的國”刷屏,這些“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也是當代年輕人的作為。

  想起《我的戰爭》中的臺詞“我們既然能拿得起樂器,演奏好聽的音樂,我們就能拿起槍,打一場好仗。”我們當代年輕人也是如此,我們既然能打贏網遊,看遍直播,嗨翻派對,我們就能玩轉網路,創新創業,勇立潮頭,就能扛起民族復興的大旗。(台灣網網友:王慧鳳)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