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實體書店倒閉近半根源何在

時間:2015-09-29 16:01   來源:台灣網

  記者近日走訪北大、清華、北師大等海澱區高校校內及周邊的民營書店,發現短短5年時間,它們中近半數者從高校的“文化版圖”中黯然消失。去年起,海澱區宣佈每年出資400萬元以扶持實體書店發展,然而,走訪的大多數校園民營書店對此計劃並不知情。(9月28日《北京青年報》)

  大學裏的實體書店具有象徵意義,是一個文化地標。有這麼個地方讓大家願意讀書,或者説是把讀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這對學生來説很重要。然而,大學校園書店倒閉近半,這無論對學生、學校還是社會來説都是一種悲哀。

  大學校園書店倒閉近半,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書店租金上漲、網路銷售的衝擊、閱讀習慣的改變等,都成為大學及周邊書店消失的主要原因。然而筆者認為,這些都不是根源。政府和學校不重視書店,書店沒有很好的“留人”方式,才是大學校園書店倒閉的根本原因。

  近年來,很多地方政府都在對實體書店進行扶持,但並沒有“普惠”到高校及其周邊的實體書店。記者調查走訪中了解到的情況很能説明問題——記者問起高校的書店是否聽説過此次“扶持計劃”,多數店家都搖頭,表示營業生涯裏,並沒有接到任何福利性補助,也不知道文委的資助政策。政府的資助政策如何落實,確實是一個問題。

  大學校園實體書店,是一所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學校把校園實體書店擺在和思政、教學、科研同等重要的位置,校園實體書店絕對不會倒閉近半。校園實體書店在不少學校領導的眼中,不是必不可少的,而是可有可無的。試問:一所大學的領導,一年中進過幾次學校的實體書店?領導不來書店,怎麼知道書店是繁榮還是倒閉了?

  當然,要乖自己乖,要巧自己巧。校園實體書店要發展,自身更要想辦法。有媒體曾對學生喜歡的實體書店的形式做過調查,66%的受訪者希望書店“集休閒學術于一體,經常有沙龍活動”,22%的受訪者期待“超市自助式書店”。由此看出,不是師生不來校園實體書店,而是校園實體書店不吸引人、留不住人。

  由於網際網路衝擊等各種原因,實體書店走弱是大勢所趨,但大學及周邊實體書店倒閉近半確實讓人心寒。實體書店是大學的文化標誌,很多高校的師生呼籲重建“人文地標”。保護高校的“人文地標”刻不容緩。如何保護,既需要政府、學校各司其職,也需要實體書店敢於創新,當然需要師生們用實際行動對實體書店進行實質性的保護——哪都是看書買書,何必捨近求遠?(台灣網網友:毛開雲)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