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已低調廢除高校“985工程”、“211工程”,中國大學格局面臨重新洗牌?近日,這樣的傳聞在網上流傳“發酵”。對此,多名業內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尚未收到有關國家廢止“985工程”和“211工程”的正式文件。其中,有高校中層幹部透露該校“985”工程新款項仍在進展中。(新京報11月13日)
《漢書?禮樂志》有雲:“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為大務,立大學以教於國,設庠序以化於邑”,教育是國之根本,是知識的“傳輸站”、靈魂的“塑形師”。大學是教育環節的“重頭戲”,它是知識不斷系統、深化的過程,是思維不斷開啟、拓展的階段,更是為人處事不斷成熟的熔爐。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大學要成為培養人才的“搖籃”,中國的未來才能尋得“有源之水”。
孔子曾説“因材施教”,“985、211”高校的初衷在於對症下藥,有所側重,走“先富帶後富”的道路。作為大學中的佼佼者,985、211”高校要負起肩頭的育人的重任,也要以點帶面形成輻射,不斷地提升區域的教育水準。但是,矛盾是普遍存在的,高校“985工程”、“211工程”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享受國家給予的專項經費的高校贏在“起跑線”上,加劇了教育中的不公平,並産生了“馬太效應”。
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教育是每一個人所享受的公平權利。高校“985工程”、“211工程”的桂冠絕不是身份上的高人一等,重點大學也要自覺摒棄成分不同帶來的“貴氣”。所謂的“貴氣”,只是一種精神上的虛無主義,它所帶來的只能是高校間的距離感、莘莘學子的不公平感,社會矛盾也在發展不均衡中慢慢發酵。“地氣”是萬物成長的營養成分,政府要增強高校的辦學自主權,實現教育資源的公平。同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高校也要俯下身子接“地氣”,放低身段不恥下問,學習其他高校的優秀辦學經驗,實現從拼項目經費向拼教學品質轉變。
大學,有精神乃顯氣象,必須洗去大學的“貴氣”添“地氣”,重現大學的那股“精氣神”。無論大學格局洗牌與否都不能成為大學返璞歸真的“話柄”,要讓高校教育走進尋常“百姓家”,創造一場教育的文化盛宴。(台灣網網友:張建霞)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