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大學網發佈了《百所中國虛假大學警示榜》,其中73所位於北京。部分“假大學”之前已經遭到媒體曝光,但仍繼續運營。業內人士介紹,此類學校往往通過仲介等渠道招生,難以追責。(6月29日 《京華時報》)
虛假大學近年來隨著招生手段的更疊不斷被媒體爆料出來,但是,假大學之所以如此氾濫,其根源就在於對假大學監管的力度不夠已經懲罰的措施不全導致。假冒偽劣産品侵害的是消費者的利益,而假冒的大學侵害的或者是學生的一輩子。如果學生在招生過程中被欺騙,輕則浪費金錢,重則在畢業之後找不到北,拿著一張虛假的畢業證找不到工作。如此一來,一個學生的一輩子就遭殃了。可見,虛假大學的後遺症和傷害不小,但是防範虛假大學並非只能由消費者的學生和家長埋單,教育主管部門自然更不能坐視不管。
從這些虛假大學的手法上看,打著的幌子都是大的驚人,“北京”“中國”“首都”都是首選的大學假名號,這説明另外一個真實的問題,那就是北京的高校在現實中也是多得驚人,而從側面反映出來的問題也不容小覷。作為首善之區的北京積聚著中國最為優質的教育資源,尤其是大學教育資源,這也就難怪虛假大學也會盯上。其突出的問題卻是教育資源的不公平,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在虛假大學的欄目中都幾乎沒有,因為這些地方大學本身就少,如果出現在虛假的欄目內,根本就會被人識破。從這一點上看,虛假大學盯上北京這樣的地方造假也是有原因的。
另外,虛假大學都是有著自己的網站,儘管網站都是互相抄襲。這讓在網路時代習慣了搜索的人們提供了上當的機會,無論是哪一種搜索引擎都能輕鬆將虛假大學的網站搜索到。在此,國家工信部也有著必不可少的監管責任,那就是在虛假大學網站的備案和審核上出現的問題。可以説,如果對任何網站的入網申請嚴格把關的話,自然虛假大學的網站就建立不起來,即使建立起來也沒有合法的備案號,更沒有辦公地點都具體資訊。所以,在網站的備案和審核上,網路監管部門有著義不容辭的義務進行審核,不能讓虛假大學的網站鑽了空子。
再者,學生對一所高校的了解不多也是造成虛假大學氾濫的另外一個原因。這尤其表現在高考志願填報的時間內,在這樣的時期裏,每一個高中都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灌輸,拿出專業和權威的高考填報指南給學生,讓學生從權威的數據中分析大學的真偽。除此之外,班主任和學校的教師都應該開設這樣的填報志願的輔導,讓學生們知道哪些渠道獲取的資訊是準確的,哪些渠道獲取的資訊是不準確的。這樣,才能讓填報志願的考生將那些虛假大學排除在外。當然,虛假大學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騙取錢財,只要相關的教育主管部門擦亮眼,網路監管部門提起神,各位考生也有了正確的獲取渠道,那些虛假大學也就沒有了生存空間,自然就會銷聲匿跡。(台灣網網友 王傳言)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