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糞是對生命的另一種褻瀆

時間:2013-03-06 13:31   來源:台灣網

  據吉林省公安廳官方微博發佈消息稱,嫌犯周喜軍在5日向警方自首。據周喜軍交代,偷車後,周發現男嬰哭鬧,遂將孩子掐死,埋在了路邊雪中。消息引起網民的極大憤怒,網易跟帖中更是喊殺聲一片。(3月5日 新華網)

  當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做了超出道德底線的行為,作為“旁觀者”的一群生命便恨不得對始作俑者食肉寢皮。這到底是對逝去生命的追悼與惋惜,還是對生命的又一次荼毒?已經辭世的小生命是社會苦於承受的一大損失,若是社會不能給予活著的生命以公正的評定、不能對發生的慘案予以充分的反思,那麼對於社會群體而言,已有損失固然無可彌補,後續的創傷更會越來越大。

  憐憫孩子、痛惜生命、憤恨犯罪者,這本都是人情世界的思維常態。然而,公眾的怒火容易一發不可收拾,情緒化的宣泄容易蒙昧理性反思的能力。慘痛的事件發生後,公眾的正確應對邏輯本該是等待私法部門查明事實真相、反省事件發生的社會弊病,而後監督政府部門作出公正判決。一個人不會毫無原由地淪為竊賊,之所以鋌而走險,必有其社會原因。公眾越是對慘痛事件的發生深惡痛絕,就越應該對案件的産生作出反省,以期在之後的生活中減少同類事件的發生幾率。

  事實卻是部分公眾甚至還來不及等到私法機關將調查結果公布於眾,便急不可耐地宣佈了自己的“最終裁決”。在這些“民意判決”中,肆意詆毀已屬“從輕發落”,兀自喊殺尚不解恨,有些人甚至發出即便犯罪也要自己動手“處決”嫌疑人的聲音。可悲的是,民意的“判決”還大有“連坐”的可能。對嫌疑人的不恥竟然上升到了不同省份間的地域攻擊上,其言辭之惡毒,大有殺盡而後快的意思。嫌疑人畢竟還是嫌疑人,在法律上他仍然是擁有公民權利的社會人,對一個自首的嫌疑人如此群起攻之,不僅不合法,而且不合理。

  個體作為社會的一員,其犯錯的後果不僅僅需要他自己以極高的代價償還,也需要整個社會系統來消化。從這一點上看,一味喊打喊殺的情緒宣泄未嘗不是一種變向的推卸。將嫌疑人排擠出社會的圈子、排擠出地域的歸屬、乃至以言語暴力取締其作為人類群體一員的資格,其另一面莫過於和“壞蛋”撇清關係,這樣便於己無涉,自己也便無須承擔任何責任了。 (台灣網網友 宋祖禮)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