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開星座課是秀但無腥味

時間:2013-01-04 10:50   來源:台灣網

  近日,揚州大學開展的“十二星座教學”課在廣受學生歡迎的同時,卻引發爭議:這種按星座設置授課內容的教學方式是因材施教、還是媚俗胡鬧?(1月3日 新華網)

  近年來,部分大學紛紛開設“特色課”——廈門大學原引《攀樹運動課》而開設的“爬樹課”,培養學生挑戰自我、臨危不懼的危機處理能力;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開設的最考智商的“柯南課”,學習“查案”兩不誤;華南農業大學林學院開設的最無壓力的“蘑菇課”,學生實驗室裏畫蘑菇;南京農業大學開設的“橋牌課”考試,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增強團隊協作能力;河源職業技術學院開設的最具遠見的“淑女課”,教女學生入得廚房出得廳堂;大連海事大學航海學院開設的“海盜課”,上課像軍訓一樣;揚州大學開設的賦予潮流的“星座課”,遏制大學必修課的蹺課現象,走寓教于樂的興趣潮流之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即將開設的“高爾夫課”,已經有多位學生是“國手”……

  不難發現,這些學校逐步把少數枯燥的課程“興趣化”,把少數頑皮的學生通過“娛樂化”提高學習興趣,並且反響強烈,均取得良好效果。

  他山之石,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設的最有娛樂性的“三國殺課”,教學生走上“強者之路”,這原是在中國風靡一時的國産桌面遊戲“三國殺”,卻被海外翻版升級成“教育文化”。國外有的大學甚至還開設了“戀愛課”、“生死課”等,而我們如今卻在指責此類“特色課”。

  有人説,高校“神課”把我們“雷倒”,我卻認識,高校“智課”把我們“啟迪”。有人認為,“星座”是迷信,不科學,甚至有負面作用,筆者持反對意見,試問,應試教育就科學嗎?開設“星座課”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同青少年的“三觀”風馬牛不相及,這是純粹地“上綱上線”。其實,我們還可以結合我國遠古或當下的流行文化,以探索歷史和重塑文化的名義,多開些類似“趣味性”、“娛樂性”、“知識性”和“啟迪性”俱一體的“課”。大學開星座課為什麼不可以?

  應該説,這些“課係”,都算得上是“智慧型”的選課系統。既然允許“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為什麼不讓“趣味課”、“娛樂課”等形式的課程或課堂來推動教育改革。過去原本“看上去很美”的傳統灌輸式教育,既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提高,又無法滿足學生多元化接收資訊的需求。為何不改?大學開星座課跟潮流非胡鬧。

  再説,“星座課”僅僅只是把同一星座的人安排在一起上課而已,其學習內容並非有關“星座”或“風水”或“天象”之類,我們有必要大驚小怪嗎?主要是為了增強課堂氣氛,從而提升互動的頻率。授課的內容還是正常的社科學課程。事實反覆證明,學生很喜歡這種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學生聽課的積極性,最終課堂效果達到了,這才是關鍵。大學開星座課是秀但無腥味。

  “潮課”是無奈之下的“拯救”和“突圍”。“必修課選逃,選修課必逃”在各高校流行開來後,特別是一些冷門、枯燥的選修課,學生“上課率”簡直不敢恭維,這個時候校方只有“微調”傳統教育模式,獵取學生的“心理”,將那些娛樂、趣味,又不失科學的課程辦起來,以期調動學生的興趣。這並不妨礙我國教育自身發展和高等人才培養的規律。“潮課”是無奈的“歪打正招”。

  其實,這就是“因材施教”。過去老一套“趕鴨子上樹式”的教育方式,是一種“強迫性”地讓孩子接受“教育”,當然孩子接受知識時也是“被迫性”的。久而久之,孩子們不得不對學習産生厭倦情緒,更甚者摧殘了孩子們的身心健康。今天,部分學校緊扣學生和不同愛好與興趣,對其進行引申、拓展和延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傳播知識與學生互動的形式,來“拉動”學生求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能動性,“異議”何來?

  “沒有最潮,只有更潮。”亟待來一次轟轟烈烈地“教育革命”。課程如何開設,要賦予每個學校的自辦目標和自主決策。只有這樣才有利於我國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和提升。同樣,教育模式和格局,要緊跟時代潮流,當然要在嚴格遵循科學規律的基礎之上,不斷地創新、創造,再創新、再創造,繼而改革、再改革。教育若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條。(台灣網網友 熊傳東)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