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模具教育”摧毀了孩子的個性

時間:2012-10-16 09:38   來源:台灣網

  “開學一月摧毀六年教育觀”,近日,一位家長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的自述文章在微博上引爆熱議——“你擔心孩子被學校教壞嗎?”該文中提到,學校裏老師要求小學生要3分鐘內完成100道口算題,下課除了上廁所不準走出教室,一天上廁所不準超過3次,所有書皮都一模一樣,所有的鉛筆筆尖都一樣粗細。 (10月15日 光明網)

  小學教育是人們成長學習階段的重要時期,在小學階段裏我們不僅要學習基礎入門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思考、如何形成良好習慣、如何與他人友好相處、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等等。由於早期教育是孩子們形成思考模式、行為模式的關鍵時期,因此啟蒙教育逐漸得到了人們的重視。然而現階段大多數小學的教育理念卻都離不開“規範”二字,這是否會磨平了可愛的孩子們自由而多元的個性?

  對於“規範”一詞家長和校方有著不同的理解。就拿“一天上廁所不準超過3次”這條規範而言,家長認為連孩子上廁所的次數都規定的如此死板,簡直不可接受,這讓家長們感覺他們的孩子像是監獄的囚犯,不僅學習生活上處處受約束,更沒有了個人的人身自由。而校方卻認為“無規矩不成方圓”,限制孩子們的行動是為了防止孩子們亂跑、打鬧等意外發生,完全是出於安全方面考慮。

  乍一聽來,校方的考慮似乎也較為合理,但這種理由卻抹殺了教育的本質。學校在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教師而不是教官,尤其是小學教育,老師應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認識到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讓孩子們從思想上主動的形成良好的習慣。

  而現如今小學普遍採取的“一刀切”教育,限制了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的積極性,繁瑣的條條框框鎖住了孩子們自由的創造力,這無疑使學校成為了一個“模具”,在其規範守則中畢業的孩子,都無辜的變成了社會的“批量産品”。因此,學校的規章制度不應規範的過於死板教條,應在培養學生遵守必要的紀律的同時,也要注重發掘學生的思考能力、想像能力、創造能力,將孩子們從個性中釋放出來,還給孩子們一個多姿多彩的自由世界。(台灣網網友 王春曉)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