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收入過低讓GDP“臉紅”

時間:2012-04-05 11:24   來源:台灣網

  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日前對全球72個國家和地區的每人平均月收入做了最新統計。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每人平均月收入是1480美元、約合人民幣9327元。其中,中國員工的月平均工資為656美元、約合人民幣4134元,位列所調查72個國家和地區的第57位。(《京華時報》4月4日)

  看到這則新聞,我被雷了兩下,一是認識到,我們的工資排名原來這麼靠後;二是,這數字是不是真的?中國員工的月平均工資有4134元嗎?和我有類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數,翻看各大門戶網站的跟帖不難發現,大多數人都在質疑這個月平均工資的真實性。

  很多人調侃,這不會是公務員的工資水準吧?不管這個數是怎麼得來的,大多數人都感到自己工資“被拔高”了,倘若果真如此,那麼我們的實際排名恐怕就更加“慘不忍睹”了吧。
  
  經濟學中,有一個指標叫分配率。它是指勞動者的工資總額佔GDP的比重,是衡量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與否的重要指標。分配率中勞動者的報酬總額佔GDP的比重越高,表示勞動者的工資性收入在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所得份額越大,社會分配越均等、公平。

  可看到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的這組統計數字,我們的內心是不是哇涼哇涼的。從工資與GDP的關係考慮,在我國的GDP已位列世界第二的情況下,職工工資理應也是世界第二。遺憾的是,我國員工的月平均工資僅為656美元、約合人民幣4134元,位列所調查72個國家和地區的第57位。

  反觀美國,根據美國商業部經濟統計局發佈的2010年美國民眾收入和消費年度報告,2010年,美國的GDP為14.6萬億美元,在民眾的各類收入中,工資收入佔GDP總額的43.8%。工資加上福利收入,佔GDP總額的54.5%,美國GDP的一半付給了工薪階層,這個比例應當説不低。

  我國GDP的世界排名與美國是老二與老大的關係,工人工資卻差別巨大。算工資多寡,最根本的目的還是為了衡量一個國家工人的幸福指數,看人們的生活是否快樂。如果説,工資低,但是能輕鬆完成教育、工作壓力低、未來有很好的上升渠道,人們可能也會感覺生活挺幸福。就像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人們的感受一樣,雖然很多人還僅是賺幾十塊錢,但是物價低、稅負低、社會環境寬鬆、整個社會充滿著機會,人們的幸福感相對還是較高。
 
  去年,英國政府對英國人幸福感也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失業率節節攀升,經濟不斷萎縮,還要為沒完沒了的歐元危機勞神的情況下,英國人居然感覺相當幸福。危機深重之際,8萬名受訪者中,有約四分之三的人在生活總體滿意度這一項上打了7分以上(滿分10分)。

  其實,不管是八十年代中國人的幸福感,還是危機重重中英國人的幸福感,都來源於整個社會的外部環境與保障體系。倘若,總有人因病致困,孩子讀不起書,上不起學,看不到未來在哪,誰還會感到幸福呢?而社會保障體系的構建,首先要做的是,把工人的工資提上去,在加大工資力度的同時,增加醫療、保險、教育的投入,惟其如此,人們才會感受到幸福;也惟其如此,即使我們賺不到4134元,相信也沒人抱怨。 (台灣網網友:陳小二)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