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隨時隨地分享身邊的新鮮事”這句微博首頁宣言的問世,2009年以來,網路上悄然興起了一場以140字符的新媒體革命。如今,微博熱依然持續高燒,各大微博平臺註冊人數日日攀升,這其中,高校學生成為一支鐵桿隊伍,微博大潮熱熱鬧鬧邁進了校園。
無獨有偶,據福建東南網報道,中國青年創業計劃福建辦公室也與中國(福建)高校傳媒聯盟聯合舉辦了“新媒體?青年與成長”訓練營。其活動背景之一即是今年八月由中國青年報社、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發起的全國“微社團”行動,旨在為全國高校學生組織、校園媒體搭建新媒體交流平臺,促進高校社團資源與社會資源對接。於是,不僅是學生個人成為“微博控”,許多高校社團在活動推廣下也開始織起“圍脖”。
若僅把高校社團微博放在學生視野裏考量,這件事不過是年輕人的遊戲罷了。但深入思考後,我們不得不産生一些追問:在公民社會的語境中,社團意味著什麼?資訊的溝通意味著什麼?訴求的表達意味著什麼?按照新公共管理的邏輯,社團是一種民間力量,它與公部門、企業共同構成治理社會的力量,資訊的溝通和各種訴求的表達支撐著這個模型不斷運轉。大學是社會的練兵場,我們是不是可以説,高校社團也是民間力量的表現形式或預備形式之一呢?
高校社團註冊微博,無疑為高校社團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對外而言,讓原本幾乎“蝸居”在校園裏的學生社團走向社會,最直接的影響便是擴大了知名度,增強了傳播力,向社會展示本校學生力量的風采。由此,借助微博這個活力四射的新媒體傳播工具,學生社團淡化了校園與社會的邊界,促進了高校之間社團的資源共用,向校園引進社會資源,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對內而言,由於微博強大的互動性,社團在微博上蒐集同學們的資訊反饋,了解基層民意和同學新需求,更好地發揮社團為服務同學的職能,很大程度有助於改善社團工作。
這場微博革命對學生即公民個體也是一次深刻的訓練。微博首先提高了大學生參與校園活動的積極性。作為校園一種全新的傳播方式,學校資訊和通知傳達速度大大增快,學生獲取的資訊量增大,密切了學生和學校的聯繫。另一方面,社團下的成員發佈某一資訊,可以通過社團官方微博轉發,讓更多的人關注,學生個體逐漸從歷史的關注者向記錄者轉變,從資訊的被動接受者成為積極的參與者,有利於培養個人的公民意識。比如前陣子某高校宿舍發現一隻從樓下摔下的貓,學生們在微博上嚴批虐貓者,通過相關協會的宣傳,在該校園掀起了一場愛護動物的熱潮。
在這樣的格局之下,學生社團就不僅是繁榮校園文化建設的載體,更是大學生與時俱進、參與公眾議程、參與訴求表達的活細胞。社團開通微博,打造新的思想傳播陣地,拓寬校園資訊交流平臺。除了前述“微社團”行動中的線上線下大型活動,還有從九月份開始的新浪微博首屆全國校園百團大戰,邀請全國所有社團利用微博推廣自己。我們還看到,越來越多的校園講座現場架起了“微博直播墻”,提升了社團活動品質。學生社團微博發起話題討論,讓校園動態傳播更遠,受眾更廣。甚至,還出現了“微博協會”這種新興社團的誕生,今年五月全國首個高校學生微博協會在清華大學橫空出世,會員幾乎個個是“微博控”,其宗旨是:以微博推動高校與社會公眾的更好溝通——在這種潮流背後,一個不可爭議的事實是:社團,有時推動著公共議題的設置。
然而,筆者發現,即便有上述之利,目前許多高校社團微博仍存在共通的問題,成為公民意識發育的障礙。那就是:他們缺乏自己所在社團或者學生組織的特色。許多高校社團官方微博很多時候是發佈一些名人名言或者轉發一些勵志貼,還不能很好地利用這個新媒體平臺,於是許多社團微博呈現同質化,即使是不同類型的社團,發佈和轉發的內容卻相差不多。這與公民社會資訊傳遞的規律幾乎是背道而馳。
我們暫且稱之為微博定位問題。高校社團官方微博需要定位,打造出自己的特色,才能真正體現微博平臺傳播作用,才能獲得更深更遠的影響力。這就要求各高校的社團微博管理需要創新思維。我們需要更新眼光,不能一直用以前的眼光看待變化太快的時代,甚至我們還要用嶄新的思想來預測未來。高校社團微博的傳播對象很大部分還是青年學生,更是需要改變思維來運營和管理官方微博,通過活潑積極有特色的內容吸引受眾,創新地去使用新媒體平臺。只有平臺建起來了,青年人才會更好地參與其中。
那麼,如何創新使用微博這一新媒體平臺?如何讓微博成為大學生公民意識發育的搖籃之一?
首先還是要改變傳統的社團管理思維,要進行準確的社團微博定位。就其內容來看,要從簡單的資訊通知形式轉向豐富多彩的圖文並茂、音視齊驅的交流形式,將本社團的品牌活動有趣地發佈,貼近受眾心理。就其運作來看,社團官方微博的管理團隊需要有良好默契,團隊協作至關重要。要鼓勵管理人員創新使用微博,通過微博拉到更多的社會資源。比如一些社團通過微博申請到講座資源,前不久未來大講堂走進廈大,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許戈輝在廈大開講,就是該校新聞社通過微博獲得的資源。
社團微博還要抓住機遇、根據學生群體特點去創新性開發微博作用。今年開學初期微博這一平臺贏得了不少新生的青睞。如南方醫科大學舉辦了新生發微博報平安的活動,得到了很好的反響;江西財經大學一品社通過微博接力,幫助該校新生韓一鳴圓了大學夢……而在社團納新時,“微招新”成為了今年一大看點,微博為學生的交流和社團組織的招新建設、內部規劃、資訊交流等工作提供一個最新、最快速的交流方式。
時至今日,微博對學生的影響已越來越大,五月份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正式發佈了社會心態藍皮書《2011年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微博成為了藍皮書重點研究的對象,報告指出大學生這個社會中最敏感最前衛的群體,微博的出現和普及極大地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大學生思維活躍,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要相信新媒體和新青年可以碰撞出創新思維。微博時代的校園建設,需要激發廣大青年學生創新思維,讓個體和社團的微博傳播力與日俱增。從高校社團註冊微博這一行為來看,新思維具體體現在新的微博運作模式、新的服務學生和管理學生模式,以及學生個體與組織的新型關係。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大學校園充滿年輕氣息,容易産生新的觀點和認識,正因如此,幾乎歷史上所有偉大的新思潮都會在大學中有所體現。“新媒體訓練營”、“微社團”行動這類有競爭的互動活動的出現,探索了傳播創新形式,推動了高校創新文化的建設,社團要利用好微博這一平臺,使之成為廣大學生思維碰撞和青春綻放的舞臺,讓新媒體和新思維在校園建設中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讓公民意識在年輕人的參與中潛移默化地傳播、成長。
一言以蔽之,我們得鼓勵微博時代下更多的創新思維、更多的公民意識。因為,這些力量的發育,能讓新媒體推動新校園建設,能讓新校園幫助新青年成長。(台灣網網友:黃琬麗)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