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承認其豆漿係濃縮液或豆漿粉調配而成,但稱其豆漿廣告從未宣傳“現磨現做”。記者按豆漿粉兌水比例計算,每杯豆漿成本約為0.7元,肯德基售價為熱豆漿每杯5.5元、冰豆漿每杯6.5元。豆漿粉生産廠稱豆漿粉中加入了添加劑。(7月29日京華時報)
正當人們還在回味“味千拉麵”濃縮液的千種滋味之時,肯德基的“調配豆漿”又在人們本就脆弱不堪的“食品信仰”傷口上撒了一把鹽。迷信“洋品牌”的人也迷茫了,我們還能相信誰?
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國外的月亮比國內的圓”這種崇洋媚外的思潮就興盛過,那時我國的經濟建設剛剛起步,相比西方先進國家很多方面技不如人可以理解。現今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但“洋崇拜”依然氾濫,很大程度上卻是國內廠家自砸招牌將市場拱手相讓,如今味千拉麵、肯德基一個個現身説法,告訴我們:“洋崇拜”可以休矣。
三鹿事件之後,筆者周圍的很多人開始對國産奶粉嗤之以鼻,將他們一棒子打死,義無反顧的轉向了施恩、多美滋等洋品牌,孰料所謂的洋品牌”也曝出了奶源非進口事件,於是很多人便不知選什麼牌子是好。這和“達芬奇”傢具反映出的問題類似,我國消費者過於關注品牌或者説是名氣,而缺乏對事物的獨立判斷,陷入了盲目的品牌崇拜。又一次我回家給媽捎了一件知名國際品牌的上衣,媽問過價錢之後把我批了一頓説“你啊,就只會認牌子,自以為有品位,其實根本不懂買衣服!這個再貴、牌子再好也是個純棉的,怎麼能比得上真絲的?”一席話讓我受益良多,很多時候我們推崇的品味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味千拉麵真的比速食麵有營養,肯德基豆漿一定比街邊小攤上的好喝——這些問題的答案已經被證明是否定的。無數熱衷於“味千”、“肯德基”的人該反思一下了,我們執著於此是不是為了那些個“小資”、“品味”的名號,生活究竟為了內容還是表像。很多人就像魯迅筆下描寫的人一樣,被一隻無形的手拉長了脖子。搶鹽事件發生後,都説謠言止于智者,智者之“智”就要求我們自身有對事物的判斷力。
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衛生監督部門的作為也讓我們信心不足,然而我們所需要的不是“杯弓蛇影”,而是切切實實的去除“洋崇拜”,或者説是品牌崇拜,對事物本身的好壞做出自己的判斷,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讓問題品牌失去生存土壤。(台灣網網友:薛紅偉)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