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發佈《2011年中國省級財政透明度排行榜》,按照100分制,前三名分別是新疆(43.65分)、河北(42.93分)、內蒙古(39.12分);而黑龍江(16.04分)、寧夏(15.86分)、貴州(15 .74分)墊底。按照同樣的項目指標對我國香港和澳門、美國紐約、日本奈良和大阪等城市的財政透明度進行評估發現,這些境外的城市所有財政資訊都能查到。(5月30日《南方都市報》)
平均只有30分的省級財政透明度叫人情何以堪。政府有義務公開這些的資訊。根據《政府資訊公開條例》的規定,財政預算決算、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集中採購項目、扶貧、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等,都是需要重點公開的。但報道稱,31個省份中,有13個省把全部省直部門預算報送省級人大審查;有6個省大致提交了一半左右的省直部門預算;有12個省份未公開報道部門預算的提交情況。
除卻沒有公開的資訊,即便公開的資訊也存在諸多問題。有報道稱,研究者不管是通過谷歌、百度,還是政府網站內部檢索,都無從獲知各單位大樓的建築面積、建築時間、建築成本,政府網站的人事資訊裏只有一些任免公告,人員編制是在省政府辦公廳文件中找到的,而且只公佈了一小部分機構的。資訊似乎公開了,但你要想獲得詳細資訊卻又雲山霧罩,看不出個所以然。
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香港澳門等地,同樣的檢索資訊可以清楚明瞭的看到。另外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新聞事件:年近七旬的鄭州市民王愛國老人這幾年一直在為自家拆遷房的規劃變更而奔波。他沒有更高的要求,只是希望在國家法律規定的範圍內,鄭州市規劃局能公開規劃資訊和項目變化原因。但是他沒想到查閱資訊如此之難,不讓複印、不給蓋章,一波三折之後同意蓋章卻要收2萬元錢。民眾想獲得資訊為何如此之難?因為只有不受監督的權力才能高高在上,才能為所欲為。
兩相比較,我們不難發現癥結所在:政府部門還沒有完全做到被動公佈,更遑論主動公佈。而破除資訊滯漲的壁壘,關鍵在於建立資訊公開的制度保障。一方面,加強權力監督,這就需要把民眾納入監督體系,而不是政府自上而下、自己監督自己、“老子監督兒子”的自我監督模式。另一方面必須強化人大的監管作用。如果人大對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財政預算等只是採取走過場的形式,而不從根本上審查,那麼即便政府公開資訊外界也無法判斷真偽。此外還應該有懲罰性,如果不公開官員必須面臨考驗。在筆者看來,如果對待政府公開資訊能如同對待食品安全問題一般,讓官員的政績與之相掛鉤,那麼這一問題有可能得到緩解。
政府公開資訊是大勢所趨。很多時候,並不是不能公開,而是不願公開。至於為何不願公開,大概是因為某些見不得光的事情,還有一種權力的傲慢。在此,我們只能期待下次的政府資訊透明度排行榜能夠有令人可喜的成績。還是溫家寶總理的那句話“要創造條件讓人民群眾監督政府”。(台灣網網友:戈海)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