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我乘車上下班,一次獎勵一萬元”,9月曾承諾死後全捐50余億人民幣財産的“中國首善”陳游標,昨日在新浪微博上發佈三張自己騎自行車上班的照片,同時邀請廣大網友進行監督,發現自己乘車上下班就獎勵一萬元。“説到做到!”陳游標説。(10月8日《成都商報》)
騎自行車上下班與開車比起來,簡直就是上鞋不用錐子——真(針)好,低碳、環保。陳游標如是,無獨有偶,山東省省長姜大明騎車上班,倡導綠色交通。那麼,你我他是否也能如此呢?現實告訴我們:這個真不行!
如今,大家想騎自行車上下班真是難上加難,船家敬神——為何(河)呢?一是自行車道基本沒有了。騎車的人要麼在馬路上耍雜技,要麼在人行道上玩特技,不僅影響交通,而且威脅自身和別人的安全;二是自行車無處停放。機動車都沒有地方停放呢,遑論自行車了。三是自行車容易丟失。大家放在那裏的自行車,很有可能轉眼之間就會被小偷賣到廢品收購站去了。
竊以為,推廣自行車出行要做好三件事:第一,要解決自行車的路權問題。自行車的路權和機動車的路權是一樣的,神聖不可侵犯,只有明確了路權意識,才能依法辦事;第二,要恢復自行車道。各級政府應該制定自行車交通規劃,提供足夠寬度、安全的自行車道;第三,要推行自行車優先行駛。在城市中心地區,特別是重點擁堵路段,機動車應該優先讓自行車通過。
推廣自行車出行利國利民,各級政府應該大力倡導和宣傳。由於受到奢華風氣的影響,出行工具成為了個人身分的一種象徵,騎自行車的人常常被大家看不起,這也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遠離自行車。各級政府應該想方設法讓這一部分人重新騎上自行車,重振“自行車王國”的雄風。
各級政府發展公交事業及城市道路是體恤百姓的舉措,大力推行自行車出行也是造福群眾的實事,二者不能偏廢,應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實踐證明,提高自行車的出行比例,對綠色出行具有重要的意義。這對減少噪音、塵土、尾氣,建設美好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何樂而不為呢?(台灣網網友:畢文章)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