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減少魯迅文章有何不可?

時間:2010-09-10 14:57   來源:台灣網

  9月6日,編劇劉毅發帖稱,“開學了,各地教材大換血”——他列舉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課文,比如《孔雀東南飛》、《藥》、《阿Q正傳》、《記念劉和珍君》、《雷雨》、《背影》、《狼牙山五壯士》、《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朱德的扁擔》等。其中涉及魯迅的作品多篇,因此劉毅稱之為“魯迅大撤退”。(9月8日廣州日報)

  就教材是否應該減少魯迅的文章這一問題,不管是學界還是坊間,爭論從來就沒中斷過。不贊成的觀點主要有這樣幾類:一是當代文學作品的整體水品不高,與以魯迅、朱自清為代表的現代文學家的作品相比,不管是文章的思想深度或是藝術效果都未有較大建樹;二是魯迅、朱自清等文學家的作品乃開現代白話文學之先河,他們的作品都是經典中的經典,能夠保證學生接受較為純正的漢語言文學教育;

  三是他們的文章多從現實角度,反映當時社會的形形色色,通過對現實世界的描寫,表現出作者們對新社會的探索歷程;四是有些作品,特別是魯迅的作品到現在依然能夠對社會起到鞭策之效用,而當代的許多文學作品反而受制于一些因素不能夠很好的表達對社會的反思……

  當然,反對的理由也是想到能夠充分:一是認為在新社會學生應該接受現代教育,魯迅等人的文章雖然經典卻並不見得適合現代教育理念;二是這些作品已經沒有了新意,與時代不相符,特別是魯迅等人的文章,有些讀起來甚至有點拗口,不利於學生的理解;三是魯迅的作品現實性太強,批判力度太大,在現代社會學校應該引導學生積極的成長心態,過於消極的作品不利於學生的成長;四是過於專注與魯迅等人的文章,而使得學生不能看到現代文學的成果,而一味學習他們的作品會使得學生與現代社會脫節……

  或許還有許多人能夠總結另一些同意或是不同意的理由,不過若是一直纏繞於此,這個問題就會剪不斷理還亂。從情感角度而言,筆者非常贊同課本中多一些前人的經典作品。實話説,魯迅等人的作品現實感很強,並且獨具思維,對我們這些時評人來説是絕好的養料。當然,這並不是説這些經典作品的作用就僅限於此。它們能夠佔據中國文學的一個重要歷史階段,必定有其特別思想或藝術特徵為支撐。

  不過情感歸情感,就中國教材改革發展而言,減少這些經典作品,增加一些現代文學作品反而應該算得上是一種正當措施。若是仔細區分,應該能夠很清楚的分清語文同文學之間的區別。語文更加注重的是漢語的基礎性,文學是社會學科領域內的一個重要學科,但是在基礎語文當中它並不是佔主導地位。既然語文處於基礎地位,那麼語文教學的首要工作並不是向學生展示文學的藝術性及其所反映的主題,而應該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同時,讓學生了解漢語的發展以及語文的現狀也應該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雖然當代文學的成就不如現代文學的成就高,但是其中囊括著現代語文的大致發展方向,以及現代語文的基礎點的變化。而這些就是語文教學應該教予學生的。

  當然,如此一説並不是讓學生放棄對經典文學作品的愛好及學習。相反,只有在全面了解語文基礎知識以及其發展歷程之後,學生才能夠更加有有意識地辨別文學作品的好壞,才能加深對經典文學作品的理解,而非是以前教育帶來的人云亦云的後果。而且我也相信,除非特殊情況,否則新課本所選的文章不見得會對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産生不利影響。(台灣網網友:戈海)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