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美國對臺軍售

時間:2001-08-01 15:23   來源:

  經過多年“密切合作”,美臺間軍售運作已經制度化,從計劃、申請、立案、評估、修訂、採購、運輸到交貨有了一整套嚴密的程式。目前美國是臺灣最大的武器進口來源地,而臺灣也成為美國最主要的武器出口市場之一。美國對臺軍售的特點

  現在美國對臺軍售已經基本上形成如下特點:

  第一,美國賣給臺灣的武器數量大、品質精,且海陸空齊全。美國官方有關機構公佈的資料顯示:1994年到2000年,臺灣當局進口了總值高達150多億美元的武器裝備,佔世界軍火銷售總額的11%,居全球首位,而這筆錢大多流進美國人的腰包。據統計,目前臺灣當局採購的武器裝備中,95%來自美國,臺灣正在服役的430架戰機中有60%是從美國進口的,最先進的70艘水面艦艇中有60%從美國購買或租借,坦克、裝甲車70%是從美國進口,臺灣擁有的數千枚導彈亦多半來自美國。這些武器裝備在品質上大多精良,有些甚至是目前美軍的尖端産品。

  第二,美國加大對臺軍售的動作在時機上具有選擇性。其一,需要進行“政治平衡”時。所謂進行“政治平衡”,是指當美國在對華政策上做出一些有利於中國統一事業的行動時,就趕緊向臺灣當局出售武器進行“撫慰”。例如1998年6月30日,美國總統克林頓在上海首次發表反對臺灣當局搞分裂活動的“三不政策”,但隨後美國政府就批准了5億多美元的售臺武器計劃。1999年9月,美國政府一方面在聯合國首次表態反對臺灣“加入聯合國”,但另一方面卻批准了向臺灣出售先進武器的計劃。其二,需要進行“軍事平衡”時。當中國大陸軍隊的裝備有所發展時,美國就會馬上向臺灣提供技術水準相當或更高的裝備來保持“平衡”。如90年代中國政府剛從俄羅斯引進蘇-27戰鬥機,美國馬上對臺出售了150架F-16戰鬥機。與此同時,當中國海軍剛裝備上新型的旅滬級驅逐艦和江衛級護衛艦,美國便向臺灣出租了9艘性能較高的諾克斯級護衛艦,並用提供各種機件的方式幫助臺灣建造了8艘佩裏級護衛艦。美國這些對臺軍售動作,都是為了保持臺海兩岸所謂的“軍事平衡”,從而阻撓中國的統一大業。

  第三,美國對臺軍售在形式上呈多樣化趨勢,明一套,暗一套,企圖欺騙中國政府和人民,混淆國際視聽。由於美國對臺軍售嚴重干涉了中國內政,中國政府對此強烈抗議。經過談判,中美兩國簽訂了“八一七公報”。美國承諾“不尋求一項長期向臺灣出售武器的政策”,“將逐步減少對臺灣的武器出售”等。然而,美國內心裏根本不打算認真履行“公報”。考慮到“公報”的國際影響力,美國採取了明一套、暗一套的對臺軍售方法。一方面,美國不斷發表一些講話,儘量給外界一種遵守“公報”的印象;另一方面,美國卻又不斷地鑽“公報”的空子,從實質上破壞“公報”的原則與精神。特別是由於“公報”中所涉及的對臺軍售沒有包括軍事技術的轉讓與合作、武器租賃等內容,美國與臺灣當局因此鑽了空子。正如一位研究東亞政治的美國學者指出的那樣,看美國的對臺軍售,眼睛不能只盯著美國賣給臺灣幾件武器,而是要看廣義的對臺軍售,這包括軍事技術出讓、武器裝備合作研發、生産與租賃、軍事工程等。美方也將這種合作視為對臺軍售的一部分,平均每年收入超過30億美元。美國對臺軍售的目的

  儘管中國政府一直強烈反對美國出售武器給臺灣,但美國政府仍然頑固地堅持其對臺軍售的立場,並且聲稱“美國對臺軍售無須也沒有必要事先與中國方面協商”。那麼,美國為什麼要堅持對臺軍售呢?個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對臺軍售可以使臺灣與中國大陸在軍事力量上保持“相對平衡”,從而保證所謂的“臺灣安全”。由於臺海兩岸在軍隊數量對比上,大陸佔絕對優勢,美國就企圖通過對臺軍售,來增加臺軍的武器數量,提高武器的性能和品質,進而從一個側面來提升臺軍的戰鬥力,企圖使兩岸在軍事總體力量上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正是在美國的幫助下,臺軍基本上完成了新一代武器的總體更新換代,在武器裝備的總體品質上,基本達到世界中等國家水準,部分海空軍裝備甚至可達到美、法等西方國家90年代初的水準。

  其次,對臺軍售是為了“以臺制華”,從而服務於美國的全球戰略。冷戰結束後,美國作為現存的唯一超級大國,“領導世界”是其全球戰略的核心目標。而國力日強,且一向提倡世界多極化的中國,被美國視為潛在對手。美國在對華對臺政策上企圖“以臺制華”,通過出售武器給臺灣,提升臺軍的戰鬥力,阻撓中國統一,在地緣上鉗制中國。甚至還有一些冷戰思維濃厚的美國政治人物企圖通過對臺軍售,在兩岸間拉開一場軍備競賽的拉鋸戰。他們認為,提升臺軍的武器裝備水準,將迫使中國大陸投入大量的資金用於武器的研發和購買,從而拖垮中國的經濟建設。美國政府的一個智庫曾明言,“通過對臺軍售有可能將中國最後拖向前蘇聯的命運,從而使中國不得不聽命于美國”。

  最後,對臺軍售也為美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對臺軍售使美國軍火商從中獲取了巨大的經濟利益,據不完全統計,從1979年到2000年,美國在對臺軍售中總共獲取了410億美元。目前臺灣和石油富國沙特共同成為美國最大的兩個軍火銷售地。美國軍火商在得到對臺軍售的甜頭後,往往通過其雇傭的遊説集團,向美國政府和美國國會進一步遊説及施壓,要求增加美國對臺軍售的數量,從而使美國在對臺軍售這條路上越走越遠。美國對臺軍售的惡果

  美國自以為對臺軍售,可以確保臺灣的安全,事實上,對臺軍售對臺灣人民來講,是禍不是福。

  第一,臺灣購進武器,並不能真正保證臺灣的“安全”。“臺獨”分子一旦在兩岸間挑起戰火,主戰場勢必在臺灣,到時不論臺灣擁有多麼先進的武器,臺灣民眾都將受戰火之苦。而且值得指出的是,臺灣購進越多的武器,“臺獨”分子分裂中國的膽子就越大,兩岸發生戰爭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這對臺灣民眾來説,實在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第二,臺灣大量購進武器,不利於臺灣的經濟建設與發展。眾所週知,臺灣經濟是典型的“淺碟經濟”,95%以上的能源依靠進口,88%的産品需要出口,對外依存度高達80%以上,虛擬經濟成分達到96%。這種特點要求臺灣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經濟建設中。然而,臺灣當局為了所謂的“防衛”需要,將軍費開支逐年提高,據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統計,20多年來,臺灣當局的軍備採購累計高達480多億美元,在臺灣每1美元的進口額中,就有0.55美元用於購買軍火及與軍火相關的技術、設備和原材料,而關係到民生民計的物品只有0.45美元。“國防”投入明顯大於民生投入。這種鉅額的防務支出,給臺灣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正是認識到這些危害性,島內有識之士強烈要求當局改變一味“以軍購求安全”的做法。臺灣最主要的兩大報紙《中國時報》、《聯合報》近日也發表社論,反對臺灣的安全“唯武器論”或“唯軍事論”,指出臺灣真正的安全在於發展兩岸良性的政治關係;美國向臺灣出售武器,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臺灣的安全問題,反倒有可能激化兩岸及中美間的矛盾,這對臺灣來説,才是真正的危險所在。

  中國政府一再表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但如果島上的“臺獨”分子做出自絕於中國,不願再作中國人的舉動,那麼戰爭的懲罰將降臨到他們頭上。臺灣有些人以為從美國購進先進的武器,就可以放心大膽地搞“臺獨”,那就大錯特錯了。只有“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才是臺灣成本最低、結果最可靠的安全結局。正如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布萊爾將軍所言:“臺灣的安全並不能建立在購買武器的數、品質上,最根本的出路在於兩岸關係的轉變。”

 


(以上文章僅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