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白毛女》,一唱七十年

時間:2015-11-09 18:01   來源:光明網

  11月6日晚,文化部組織復排的《白毛女》(舞臺劇)在延安首演成功,一如七十年前在延安公演時一樣,創作團隊和演員們收穫了雷鳴般的掌聲。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面對國內的抗日形勢,海內外紛紛把目光聚焦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延安,延安聚集了一大批知識分子和作家。為了解決他們不熟悉工農兵生活等問題,指引他們創作出能夠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1942年,我們黨專門召開了延安文藝座談會。毛澤東同志在會上指出,文藝要“作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的武器”。而《白毛女》這個戲,不折不扣地貫徹了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文藝主張。著名作家丁玲曾描寫過看戲的場景:“每次演出都是滿村空巷,扶老攜幼……有的淚流滿面,有的掩面嗚咽,一團一團的怒火壓在胸間。”在東北,錦州戰役前,前線戰士們觀演《白毛女》後,“恰似在烈火上加潑一瓢油,使火焰燒得更為熾烈,到處響起一片‘要為喜兒報仇’的口號,飛起千萬張請戰殺敵的決心書”。演出的巨大成功,皆因為“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寫群眾,為群眾寫,寫給群眾看’”( 著名文學評論家李雲雷語),實現了《講話》提出的“幫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敵人作鬥爭”精神主張,其情景,完全可以媲美今天的體育盛事或者明星演唱會。

  《白毛女》從1945年首演,穿過了70年的時光隧道。70年裏,我們國家發生了舉世矚目、世人敬仰的變化。從國無一日寧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手無寸鐵到擁有了高鐵、大飛機。從被宰割、被蹂躪的舊社會,到人民群眾驕傲地行走在世界各地、國家領導人成為各國的座上賓。這種變化,離不開我們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文藝和文藝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實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強大的文化根基和人民群眾的創造力。現如今,黨中央提出了“兩個一百年”奮鬥的目標,又為全國人民描繪出了全面小康的美好願景,號召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的新形勢下,我們黨在2014年10月又一次召開了文藝座談會。習近平同志對文藝和文藝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文藝工作要“為億萬人民、為偉大祖國鼓與呼”,號召文藝工作者要創作出“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夠溫潤心靈、啟迪心智,傳得開、留得下,為人民群眾所喜愛”的優秀作品。

  習近平同志主持文藝座談會召開一年之後,文化部以具體行動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復排了《白毛女》。為了排好劇,集中全國優秀的團隊和人員參與劇組,主創人員不僅走訪深入“白毛女”的原型地——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北治鄉河坊村,還分散住在老百姓家裏實地體驗生活,嚴謹的創作,使影響了整整幾代人的紅色經典歌劇《白毛女》重新回到舞臺,那些經典的形象、那些熟悉的旋律,又將回到人們的眼前耳邊。作為一部具有重要愛國主義、革命主義教育意義的紅色經典,時代變遷,但精神永恒,新版《白毛女》,通過藝術形式的再現,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踐行著文藝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具有獨特作用,仍然是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今天這些出生於改革開放的年代,伴隨著網際網路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也必定能從這部紅色經典歌劇中找到情感的共鳴,獲得精神的力量。

  70年前,《白毛女》誕生在延安,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的劇情,生動鮮活的“喜兒”形象,風靡大江南北,深深地打動了群眾,激發出了全國廣大人民打碎舊世界、建設新社會的無窮力量,影響十分深遠。今天,《白毛女》在延安再首演,不僅僅是讓我們感受歷史的熱度,更重要的是號召廣大文藝工作者,在習近平總書記主持的文藝座談會精神指引下,創作出更多的優秀作品,鼓舞人、激勵人、引導人,為實現中國夢的宏偉目標凝心聚力,鼓勁加油。(馮梅)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