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霍比特人》視作“魔戒前傳”符合電影行銷的手腕,但違拗歷史。實際上《霍比特人》生於1937年,係1954至1955年出版《魔戒》系列的老大哥,只是彼得 傑克遜的電影轉化時序反轉,《霍比特人》成了《魔戒》的小弟。相比《魔戒》宏大的史詩格局,《霍比特人》的曆險顯得小兒科,其實原著《霍比特人曆險記》乃托爾金為兒子所作,本是一部曆險童話。
電影版有《魔戒》大成在前,市場的呼喚固然要延續前作遺風,對原著童話的叛離不可避免。然《霍比特人1》一方面想把《魔戒》的料做足,另一方面又陷原童話著格局困囿。相比《魔戒》的波瀾壯闊,開篇惡龍史矛革霍亂和霍比特人之家的描寫並不魔幻,而更接近童話和喜劇的氣質。直到第一部的後程與食人妖邂逅,遭遇狼座和半獸人的襲擊,帶我們溫故精靈王國,並向迷霧山脈進發,經歷了哥布林洞穴大戰以及與半獸人交鋒之後,《霍比特人1》漸入佳境,總算回到了《魔戒》的氣質軌道。
到了《霍比特人2》時又走偏了,幾乎回到了童話的軌道。第二部最大賣點是史矛革龍,能給人留下印記的無外乎蜘蛛大戰、奇幻漂流以及史矛革之戰,幾個重點橋段並無太多魔幻色彩,且顯得小打小鬧。
導演彼得 傑克遜似乎把勁頭都憋在了《霍比特人3》中,總算為中土迷奉上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收官大戰。故事上承史矛革進攻湖上小鎮,開篇用火海戰術擒拿眼球,但這一集要裝載的戰鬥場面實在太多,幾乎沒費太多週折就讓巴德一箭KO了不可戰勝的史矛革。故事隨即轉入寶藏之爭,索要金子的難民團剛上孤山,精靈大軍就殺到了,然後是索林的矮人鐵騎援軍。沒等奪寶大戰打響,半獸人就接踵而至,奪寶之爭一個90度大彎,轉入波瀾壯闊的正邪大戰。
《霍比特人3》製作上無可挑剔,在結構、敘事和人物定位等方面卻給中土迷留下太多詬病之處。細心的觀眾會發現,《霍比特人3》由幾個塊狀故事生拼而成,故事的轉場不是靠臺詞來實現,就是生拉硬拽,起承轉合的過渡均缺乏手段。比如黃金之爭與正邪之戰的轉化,完全是不由分説的硬來,而索林邪念的峰迴路轉,更是莫名其妙。這也難怪,原著“五軍之戰”的篇幅並不大,本不過是巴金斯奇幻曆險的一個配飾,到了電影裏卻成了饕餮影迷的終極追求。
為了突出這場波瀾壯闊的戰鬥,幾大利益集團的政治拉鋸被提伸出來,可這樣一來,人物全塌了。索林成了背棄諾言的鐵公雞;精靈王在見死不救的基礎上又添強盜罵名;巴德雖得索林爽約之由,但強取豪奪不盡地道;甘多夫一手策動了索林的孤山之行,最後竟站到了奪寶大軍的隊伍裏;萊戈拉斯和塔瑞爾明明偵查到了半獸人大軍的出動,卻在大戰中趕了個晚集;唯巴金斯始終如一堅守初心,結果不僅主角地位被徹底淹沒,高潮該有發揮時又被打暈過去。當一幫被金子蠱惑的強盜與半獸人廝殺時,已無正邪之別。
歷時13年之久的中土傳奇就這樣戛然而止,留下了無窮回味,同時留下了遺憾。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彼得 傑克遜先拍《霍比特人》再拍《魔戒》,那該有多好。沒想到13年的追逐,最後沒了英雄,只剩傳奇。(曾念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