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高粱》由歷史退至現代劇的窠臼

時間:2014-11-07 09:04   來源:新京報

  電視劇版《紅高粱》基本上回避了抗日曆史尤其是民間抗戰史的深入,或顯現對於那一段歷史描述與再現的力不從心,便退到輕車熟路的現代劇和宮廷劇的創作舊路上,小説中那一段歷史的悲壯色彩也被多少消解。這恐怕是此劇最大的遺憾。

  新增人物非小説本來精神

  小説《紅高粱》的氣度、品質和敘事風格,更適合改編電影。改編成通俗化的電視連續劇,且是長達60集的電視劇,自然要改變小説的基本敘事策略,乃至在一個抗日框架下,瀰漫文字之中對於死亡、性和抗爭的那種浪漫色彩與張揚的血性,都會有所流失和變異。因此,加入一些新的人物,豐富前戲與後戲以及旁枝橫弋的情節,增添九兒和余佔鰲生存的背景高密鄉間的煙火氣,由此烘雲托月更好塑造九兒和余佔鰲,將一部寫意的小説變為一部寫實的電視劇,都是非常必要的,無可厚非。否則,無以支撐起60集電視劇的長度。硬拿電視劇和電影或小説相比,確實是不科學的,導演説得對。

  那麼問題來了,所有這些增添的人物與內容,是否合適?既能夠吻合那一段風雲激蕩的歷史,同時又能吻合電視劇創作的藝術特點?

  電視劇新增添的三位重要人物:九兒的初戀情人書生張俊傑、為和九兒做性格對比的傳統舊式女人的單家大嫂、亦莊亦諧的縣長朱豪三,無疑都有助於電視劇改編,豐富並推動了電視劇情節的發展。增添這些人物,儘管觀眾意見不一,見仁見智,都是可以理解的,不增添這些人物,肯定也會增添別的人物,戲劇本身就是人物關係,沒有這些增添的人物,便無法構成戲劇情節的展開。

  只是,由這些人物所展開的情節,基本是朝著這樣四個方向編織:即抗日、剿匪、內鬥和三角戀。在這裡,除了抗日的基本框架未變,九兒和單家大嫂在單家的內鬥,九兒和張俊傑、余佔鰲的三角戀,以及朱豪三的剿匪在前三者之間的攪和。很顯然,內鬥與三角戀,並非抗日的必須,也非小説本來的精神,只不過是現代流行電視劇的基本模式的翻版,可以輕而易舉地從《甄嬛傳》、現代家庭婚戀劇,甚至是年代劇裏,看到屢見不鮮也屢試不爽的前車後轍的影子。朱豪三的形象,則可以從電影《讓子彈飛》中找到模板,其先要剿匪否則易被日本鬼子利用的邏輯,經不住推敲,即便和國民黨的攘外必先安內的策略近似,卻和小説出現的冷支隊長與土匪余佔鰲的內容相悖。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