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非常懸疑》借用《盜夢空間》的方式,戲中套戲,劇中有劇,情節安排還算巧妙。專業導演和業餘演員之間的反差,不斷製造衝突和矛盾,製造出諸多哏兒逗笑。
“年度最懸疑話劇”開場前,導演卻無法聯繫上演員,無奈之際,一個志願者的出現,導演許以重金,説服志願者與他一同登臺。這場臨時救場的話劇開幕了。志願者表演一再出錯,不斷拆臺,導演則拼命自圓其説,在此過程中,喜感爆棚。
這是話劇《非常懸疑》的故事。其實,這部話劇也是一個寓言。導演對自己的救場安排頗為自信,輕易地臨時刪掉一個角色,他只跟救場演員簡單交代幾句,認為只要救場演員按照順序穿好衣服,再記住臺上任務就好。導演扮演的作家和救場演員飾演的上帝在爭論誰創造世界,導演説,“在這兒得聽我的”,這體現了劇中導演強勢的自我定位。但救場演員跟導演總是不在一個節拍上,救場演員的bug與導演大傷腦筋的補救製造出懸疑和喜劇效果。
導演小瞧了救場演員這個配角,各種意外讓這個客串的配角成了臺上主角,導演反倒被牽著鼻子走。自以為主導者卻被人主導,以為能擺布他人卻遭人擺布……現場編輯臺詞,臨時改造劇情,一步步陷入被動。
救場演員的第四個角色,也就是他主動創造的喀秋莎上場時,劇情步入高潮。這個本不存在的“她”的出現完全是救場演員本人意志的體現,此時他掙脫了導演的控制和擺布,成了劇中劇的“導演”。《非常懸疑》收尾有些拖遝與草率,有狗尾續貂之嫌。如果在喀秋莎出現後合適的地方就結束,這部喜劇倒挺值得回味。
但《非常懸疑》的導演堅持要繼續演下去,要根據救場演員的要求,演繹一齣導演與喀秋莎之間的感情戲,救場演員堅持要作家講述離開喀秋莎的原因,並要作家帶著喀秋莎去飛翔,最後變成一幕哪吒鬧場的感覺。
也許,《非常懸疑》的導演跟劇中導演一樣,“在這兒得聽我的”,至少在這部劇怎麼收尾的問題上,他同樣自信。但結果也許會像劇中劇的那位導演一樣,他畢竟主導不了觀眾的感受。(梁鑫 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