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蘋果》走紅 “耳朵蟲”作怪

時間:2014-07-21 14:26   來源:人民日報

  “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兒,怎麼愛你都不嫌多,紅紅的小臉兒溫暖我的心窩,點亮我生命的火……”隨著5月29日7時歌曲《小蘋果》MV在優酷首發,它便以燎原之勢霸佔各大音樂、話題、視頻排行榜榜首,原版風靡全國,各路網友也將其推向娛樂巔峰。

  很多人聽了這支歌曲一遍會哼,兩遍會唱,三遍就已自動單曲迴圈,無論吃飯睡覺,它都成了揮之不去的旋律。

  那麼,人們究竟是怎樣被《小蘋果》“洗腦”的?心理學家認為是“耳朵蟲”。“耳朵蟲”(Earworm)這個詞是從德語單詞Ohrwurm直譯過來的,指歌曲或其他音樂作品的某個片斷不由自主地反覆在某人腦子裏出現的情況。“耳朵蟲”並不是蟲,而是一種純粹地來源於大腦的神經活動,一旦被激活,便會引發“認知搔癢”:某些音樂片段能激發腦部的不正常反應,這些不正常的反應就像皮膚上的瘙癢,讓腦子不斷地注意這些音樂,結果只能是越癢越撓、越撓越癢,讓人忍不住回想這縈繞在心頭的旋律。

  “耳朵蟲”另一個高大上的名字叫“不自主的音樂想像”,于2007年由神經科專家奧利弗?塞克斯提出。這種現象在人群中非常普遍,已被研究證實。如2008年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給11910名芬蘭被試者呈現5首熟悉的歌曲,結果發現,在兩個月的時間裏,有33.2%的被試者報告每天都會想起那些音樂片段,32.4%的被試者每週都會想起,累計有91.7%的被試者至少每週會體驗到“不自主的音樂想像”。

  英國雷丁大學的心理學家菲利普?畢曼經統計發現,大部分“耳朵蟲”只會持續30分鐘左右的時間。而越是覺得音樂重要的人,越難以擺脫“耳朵蟲”的糾纏。而且,“耳朵蟲”的困擾程度和時間無關:你越注意到它,它給人心理帶來的厭煩越嚴重。達特茅斯大學另一組心理學家則發現,不同的人出現“耳朵蟲”的概率也不盡相同。女性往往更容易受到 “耳朵蟲”的騷擾,音樂家也比普通人更常聽到耳邊徘徊的旋律。有趣的是,“耳朵蟲”中間還存在強勢者,這種被稱作“消除旋律”的曲調,一旦在腦海出現便勢不可擋地蓋過其他旋律。“耳朵蟲”也是可以傳遞的,分享腦海中的旋律有時候也會讓其他人産生類似的感覺。

  但“耳朵蟲”也不是那麼恐怖的傢夥,它是人類正常的身心反應。所以,對於那些竭力抵抗“洗腦”的朋友們,不妨放棄抵抗,好好享受《小蘋果》之類的音樂帶給你的樂趣。(柯宣)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