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表情,懂的人自然懂

時間:2014-05-29 08:27   來源:中國青年報

  5月,一家為移動即時通訊應用提供表情貼紙的新加坡創業公司獲得百萬美元的種子融資。

  這並不是聊天表情取得的第一次金錢勝利。類似的第三方表情供應商正在逐漸增多。大公司則已經依靠表情爭奪市場地位。私密社交Path的表情貼紙上線不過24小時,所賺立刻超過了過去一整年拍照濾鏡功能的收入。2013年第四季度,與微信類似的聊天應用Line營收約1.2億美元,20%來自表情。與之相比,微信升級5.0後出現的自建表情商店只不過算姍姍來遲。

  那些手舞足蹈的小貓小狗小青蛙正在掀起波瀾。有人説:“表情即服務”,也有人覺得這只不過是泡沫一場。實際上,我們已經與這些喜怒哀樂的數字之臉相伴良久,它們與交流的工具和文化背景一起演變。

  表情文化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由一個冒號和半截括弧構成的笑臉。不到10年,“顏文字”由日本流行至全世界,它的日文發音“emoji”被收入牛津詞典成為一個正式的單詞。日本漫畫獨特的表達方式,比如頭頂上一顆汗珠表達尷尬、一個亮著的燈泡顯示計上心來,深藏在“顏文字”的基因中。

  如今,這些或齜牙大笑或哇哇大哭的黃色小圓臉今天已經被默認內置於微博、微信以及任何品牌的手機系統中。輸入方括弧加文字即可直接打出來。

  表情貼紙(Sticker)則是近年的大熱。與“顏文字”一樣,這也是一股由亞洲吹出來的風。Line功不可沒。無論是要和女朋友解釋自己為什麼遲到,還是和朋友吐槽奇葩甲方,它所提供的小棕熊和白兔子略顯浮誇的無數造型,總有一款適合你。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熱播期間,與劇情同步的貼紙也因應推出。不少“教授粉”下載這款應用的主要動力,就是獲得扮演成電視劇主角的兔子和熊深情相擁的表情。

  為什麼我們這樣熱切地擁抱著這些螢幕上的臉呢?

  軟化冷冰冰的文字顯然是原因之一。在面面交流裏含羞帶笑説句“我討厭你”很可能促成好事,而轉化成文字後卻很可能造成誤會。電子錶情在這個功能裏與真實表情一脈相承。聊天時説“我有急事到不了” ,再配上一隻捶地痛哭的貓,更不會得罪人。研究表明,有表情的交流更能讓參與者獲得社交滿足感。

  此外,用電子錶情表達“我在呢”,成本之低僅次於點讚,傷害值遠小于“呵呵”。移動時代就沒有找不著的人,公共與私人的空間界限因分享按鈕的輕輕一點而模糊。一方面,不發聲太久很容易被判為社交死亡,而不回評論簡直是人品問題;另一方面,有時候實在很難搞清楚某個姑娘今天發的第四條自拍照究竟真要表達配文“天氣真不錯”,還是純粹自嘆“我真好看”。如何便捷高效地彰顯在場且不説錯話?一個可愛的笑臉完美解決了一切。

  這也成了區別遠近親疏的一大標準。不太走心的關係一個笑臉就達到雙方滿意;移動網路每一個啪啪作響的節點上,小群體和亞文化圈則掌握著特定的鑰匙,能打開現代交流編碼和解碼的微妙系統。

  在國外,表情設計師逐漸職業化,適應包括“設計拉斯塔法裏教”或者“墨西哥摔跤手”的特有表情等要求。在國內,活躍于網路的設計形象如兔斯基、羅小黑則擁有各自的忠實粉絲。

  這樣的百花齊放很容易引發“這是什麼呀”的疑惑以及“懂的人自然懂”的微笑。80後們以“暴走漫畫”中姚明尷尬的臉,或是“搞笑漫畫日和”的熊孩子摔桌為接頭暗號。“拍照拼星星”的無厘頭,則是微博達人們一看即明的幽默。即使在年輕的中國網際網路,不同代的網民之間也可以因此而産生認知鴻溝。年輕人在刷微博時常以“233333333”表達大笑,但已經少有人知道233是當年貓撲鼎盛時一個論壇表情的代號:一隻小貓捶地大笑。“盡在不言中”,既含蓄,又明快。

  這樣一來,對表情的理解成為詞彙量的新方面,這是移動時代的虛榮心。比從屬於一個團體更令人滿意的,無疑是從屬於一個團體還發現有人被擋在門外了。這是屬於孤獨時代的安全感。懂得笑話最多的小朋友會成為春遊大巴車上最受歡迎的人。希望被更多人認可驅使著我們尋找更小眾的表情。有趣並不完全等同於有價值,但它或許正驅動著所謂表情經濟向前發展。

  於是我們時常能看到這樣的畫面:沒有交談,每個人低頭看著手機,面無表情;手機螢幕上熱鬧非凡,有打滾胡鬧,大笑微笑呵呵笑。

  如果要套用狄更斯那段有點爛大街的名言,我們可以説:這是表情最豐富的時代,這是表情最單薄的時代;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

  結尾處別忘附上一個表情。(王夢影)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