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尋求文化經濟“最大公約數”

時間:2014-01-24 10:53   來源:浙江日報

  近日,春晚總導演馮小剛在2014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官方微博上,回答了網友提問。在他看來,導春晚肯定是要挨罵,“我就當回饋一次社會。因為無論春晚弄成什麼樣都會是挨罵的。看春晚是一個習慣,罵春晚現在漸漸也成了一種時尚了。”

  其實,從挨罵的心理預期出發,可能會更多地收穫觀眾的讚譽,這或是馮導的高明之處。百姓“罵春晚”,一種是出於憤怒,比如對植入廣告等現象的痛恨;另一種是“打是親、罵是愛”的粗放表達,或者説,因為喜歡所以罵、源於在乎才肯罵。

  馬年春晚,馬上節儉。今年,春節四大晚會中僅剩下央視春晚一棵“獨苗”,這無疑是節儉辦會的具體體現。此外央視也表態,將杜絕過度使用聲光特效、舞臺布景等,不搞異地分會場晚會,減少明星大腕,並邀請更多基層群眾,打造真正群眾大舞臺。央視春晚正致力於當好節儉的帶頭大哥。此舉,已贏得掌聲與讚譽,至少可以減少“憤怒式謾罵”。

  馬年春節,央視春晚一枝獨秀,這是一種“量變”;導演、主持人以及內容、形式等都有了變化,這又是一種“量變”……是否會給馬年春晚帶來“質變”、帶來驚喜?值得期待。央視春晚,已是一塊金燦燦的文化品牌,風雨三十年,褒貶數十載,儘管總被吐槽,但終歸是百姓最重要的一頓文化年夜飯。群眾罵春晚又愛看春晚,是一種文化認同與文化期待的落差,是多元化消費時代與個性化張揚時代的糾結,也是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與供給間矛盾的顯現。

  春晚,尋求文化經濟的“最大公約數”。春晚,在罵聲中存在,更要在罵聲中成長。央視春晚已成為一種文化經濟現象,其中內含文化與經濟關係的學問。在文化産業迎來大發展、快發展的今天及未來,研究春晚的“昨天、今天與明天”,對文化産業的健康發展有著示範意義。文化産業不能“殺雞取卵”,也不能“馬上有錢”,不能讓文化鑽進錢眼裏,不能讓經濟綁架文化發展。如何讓經濟給力文化,讓文化回報經濟,是門大學問,需要大智慧,需要求解出“最大公約數”。我們期待央視春晚馬到成功,更期待文化産業在科學大道上快馬加鞭。(王旭東)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