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大片模式要“破産”?

時間:2013-07-31 10:23   來源:東方網

  今年的電影暑期檔似乎有些冷清。眼看7月份已近尾聲,預期中的票房火爆卻並未顯現,本月全國日均票房至今未出現破億元的景象。進口大片紛紛落敗,是導致暑期電影票房慘澹的直接原因。今年夏天上映的多部好萊塢大片,接連遭遇票房慘敗。就在上月,資深大導演斯皮爾伯格與喬治?盧卡斯曾表示,好萊塢越來越傾向於將賭注押在“大片模式”上的電影業或面臨崩盤。如今,這個預言似乎正在變成現實。(7月30日《北京日報》)

  今年似乎是好萊塢電影的轉折期,好萊塢大片集體表現不佳,在北美本土市場的表現尤為突出。製作成本高達2.15億美元的《獨行俠》,可能最終面臨兩億美元的損失。《環太平洋》製作費用將近兩億美元,宣發成本高達1.75億美元,而影片全球票房目前僅為1.78億美元。多部好萊塢大片票房慘敗,也危及到我國今年的電影暑期檔。但這是不是就預示著好萊塢大片要“破産”呢?在筆者看來,説“破産”還為時尚早,影評人章賡的觀點比較中肯。在章賡看來,好萊塢只是相對滑坡,實力猶存,仍然是“好萊虎”,但今年暑期的票房慘敗會對好萊塢起到警示作用。

  是的,好萊塢是該受點教訓了。好萊塢大片是很吸引眼球,但好萊塢大片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故事雷同,劇情低齡化十分嚴重。瑞格傳播執行董事戢二衛説得好,“好萊塢大片需要讓全球觀眾理解,需要減少文化障礙,而視覺特效、打鬥戲最容易讓全球觀眾欣賞,但時間長了,觀眾就會感到審美疲勞。”況且,現在的大片情節都是美國人拯救地球,展現各種災難場景,製造視覺衝擊,故事沒有營養,越來越“弱智”。我國觀眾對好萊塢大片也開始感到膩味。在如此語境下,有人還想把好萊塢大片當成我國暑期檔的“救命稻草”,恐怕是癡人説夢。30日好萊塢3D科幻片《環太平洋》登陸內地院線,這是“一部技術滿分、劇情幼稚”的電影,在試片會上看過該片的謝闐地先生稱,《環太平洋》:又一部技術勝利的電影。

  電影是視覺藝術,但核心競爭力是其普世價值。好萊塢大片講究視覺特效,確實能給觀眾帶來強烈的感官衝擊,然而,我們不得不説目前的好萊塢大片的主題是很“弱智”的,已經讓觀眾審美疲勞了,走下坡路是必然的。好萊塢大片為什麼走下坡路還有一個不得不説的理由,那就是好萊塢大片多為全球的好萊塢電影粉絲拍攝的,好萊塢大片充其量就是粉絲電影。在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公司總經理周鐵東看來,粉絲電影不是電影,是産品,“因為粉絲電影是為特殊利益群體而特製的特殊産品,用電影的標準去探討,肯定崴泥”。在筆者看來,粉絲電影就是為了賺錢,只要電影只剩下賺錢,那粉絲電影遲早會失去市場的,好萊塢大片是如此,我國的粉絲電影也是如此。

  好萊塢大片模式在短時間內不會“破産”,但是如今的不景氣卻在警示電影人:電影要吸引眼球終究靠“內核”,即普世價值,沒有普世價值的電影走不久走不遠。在《號脈電影》一書中,周鐵東多次提到中國電影“走出去”的關鍵:故事策略,話語方式,價值取向——最重要的就是價值取向。當我們的電影用正確的故事策略、話語方式,擁抱為世界所認同的主流價值觀念的時候,中國電影走出去很有希望。原本可打動全球觀眾的大片《金陵十三衩》為什麼會海外敗北,關鍵就在它的“價值真空”。在周鐵東看來,中國電影人從現在開始必須用全球化的視野來看待我們的電影文化和電影産品,用國際化的遊戲規則搞好電影創作。只有這樣,中國電影才能實現和世界電影的共贏。

編輯:顧文婧

相關新聞

圖片